第1863章
春去秋来,试验场的土地被漏油浸成深褐。失败的残骸堆积如山,成功的原型机也从最初的笨重、缓慢,变得日益流畅、高效。
原本只是描绘在图纸上的“墨翟号”、“龙腾号”、“大风号”未来巨舰的轮廓,也从模糊的想象,渐渐凝成精确的零件。
巨大的工厂深处,杨开天以及一众年轻科研人员并肩写作,争论辩论的声音,常常响彻昼夜。
为了大航海,杨开天为大明铸就一刻跳动的红心,日夜不停。
然而为了支持这颗年轻的心脏的跳动,整个大明帝国,华夏万里神州,都随之调频,提供不遗余力的支持。
“批!!”
户部尚书黄铎,也已经不复当年的青涩模样,看着一叠厚厚的账单,眼皮接跳动几下。
烧钱!
这完全就是烧钱!
罢了!
只是片刻犹豫后,黄铎直接把眼前的算盘推开,沉声道:“陛下有旨,尽一切可能,不计代价!这三百万两银子,用做船厂扩建,以及工部新报的精钢、铜料的采购,还有海洋水师、远洋商团招募、军械配备。。。。。。”
应该说,去年又是一个丰年,结合数次迭代的农业技术,国库收入相当可观。
但黄铎怎么觉得,自己这个户部尚书,不但没有阔起来,反而愈发窘迫寒酸。
工部那边的消耗,简直太可怕了!
别说历朝历代,就算做梦都想不到工部竟然这么能花钱!
如此大手笔的消耗,又不能向民间加赋,搞得这位黄大人苦不堪言,一方面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另一方面对工部那边的需求,却大气得像挥金如土。
即便有皇家内帑的辅助,有盐铁专营的补充,又新型海贸的商税,有抄没的帖木儿汗国的财富珍宝。。。。。。
依然艰难!
黄铎亲眼见证,这一笔笔堪称恐怖的财富,渐渐转化成龙骨上的刻痕,转化成船板上的铆钉。
集大明之力,为汪洋铸甲!
兵部方面,也没闲着!
再好的海船,终究也要人力的操纵。
这要是海船技术没出问题,反而是航海的士兵最后掉了链子,都不用皇帝杀头,兵部尚书觉得自己亲自把全家砍了也不够赔罪的。
没说的,狠狠操练起来!!
“看清楚了!”
演武场上,大明京营与新募的海军士兵,正演练着全新的阵型与火器配合。
新晋海军都尉呼喝着,指向陈列架上琳琅满目的新型火器,哪怕他也是刚刚学会不久,但必须最快速度教给这些士兵,让他们适应和掌握这些战争利器,未来在海上不论遇到任何敌人,都能克敌制胜。
燧发枪替代了大部分火铳,铜制小口径野战炮轻便灵活,尤其亮眼的,是几门特制的舰载加农炮,炮管粗短,炮身加固,旁边还放着手摇式的链弹、葡萄弹模型。
“到了海上,风高浪急,甲板狭窄!”都尉目光凶狠,厉声训斥道:“既要火力凶猛,更要打得稳准狠!水战之术,近身跳帮与远距轰击,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