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丰姿美仪,巍巍然如玉山苍松,纵便不簪花,您也是大秦最气盖苍梧的男儿”
他又不傻,敢说王上“不好看”吗?
但若说“好看”,呵呵,王上的下一句话,定是赏赐他也簪花!
秦王笑吟吟摇头,
“爱卿答非所问呐,寡人问的是,我头上这簪花好看否?”
李斯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好好看”
“看”字还没说完,秦王又含笑问了蒙毅和周边将领同一个问题。
待众人纷纷附和着,称赞王上这簪花好看后,秦王才颔首道,
“既如此,寡人不忍独美,就请众卿也摘花一簪,以贺我大秦灭赵之喜吧!”
啊!这是他们威严的王上说出的话吗?
众人面面相觑,恨不得自戳双目遁地而逃——
不要啊,就连寻常妇人和闺阁女子,都不会摘朵花来插在发鬓,他们真的做不到那么幼稚啊王上!
李斯和蒙毅到底是执行力最强的臣子,在其他人还在满脸苦笑时,他们已经默默来到道旁,摘了跟王上头上数量差不多的野花,认真插在了自己的头上。
身为秦国官吏,毕生都要牢记第一要务:
王上若让他们往东,就必须立刻抛开一切往东跑去,王上若让他们往西,就要第一时间跑去西边,不能拖延!
秦王欣赏着李斯和蒙毅被花儿点缀出来的盛世美颜,总算露出了真心的笑意,
“美哉,我大秦文武官员!”
扶苏认真数了数,伸手又递给李斯三朵花,
“老师,你头上的花比蒙毅少了三朵!”
本想摸个鱼的李斯心如死灰接过来,长公子,听我说谢谢你,您可真是我的好学生呐!
李世民看着哭丧着脸开始摘花的随行将领们,又看着站在一旁憋笑不止的宦者士卒们,顿时计上心来,笑嘻嘻提出了“一个也不能少”的建议,
“阿父,既然我们要簪花贺秦国灭赵,不如,让士卒宦者们也摘些花来戴上”
说着,人比头上花儿更鲜活的他,立刻在父亲怀中高声唱起了另一首歌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3)
这是秦人的传统战歌,它是一种号召,是流淌在老秦人血脉中世世代代征伐不息的武魂。
听着孩子稚嫩的童音,原本还为簪花扭捏不已的将领们,顿时把花胡乱往头上一别,热血沸腾地跟着太子大声吼唱起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德。王于兴师,修我甲胄”(3)
在骤然变得如同誓师般激昂的气氛中,秦王立刻心领神会地,下令让随行所有人全部摘花簪上
当昼夜兼程赶来的范增,终于与秦王的队伍相遇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震人心魄的场面:
在走在最前方开道的猎猎黑旗之下,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秦王护卫队。
而这些本该严肃沉默的秦国士卒,却头戴鲜花、面带笑容,正大声高唱着“岂曰无衣”的战歌!
他不由愣了一瞬。
这就是后胜口中,灭了赵国后志得意满,开始放松警惕,到处游山玩水的秦王一行?
哪家游山玩水的君王,会带着这么一群斗志激昂、唱着战歌出行仿若要去灭掉下一个国家的士卒同行啊?
秦军这般虎狼汹汹的士气,说是护送秦王上阵亲征也不为过,有如此强敌当前,傻子才会冲上去刺杀秦王!
后胜挟恩图报也就算了,竟还给自己传递这么个假消息,让他带着这帮人白白前来送死他们都被齐人骗了!
待回过神来,怒不可遏的范增立马快步上前,一把扯住正在带人部署巨石弓弩的青年,急声道,
“季布,计划有变,立刻撤退!”
被称作“季布”的青年面色一变,起身不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