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也得到腰牌的时候,距离入夜也就剩下了不到半个时辰了,他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就赶紧叫上小不点,各自躺进青铜古棺中休息。
次日天明,师徒二人从棺材中爬出,匆匆洗漱一下,并吃过早后,就继续在这片废墟中翻找了起来。
他们今日不打算上路,而是决定在这儿刨坟,继续寻找线索。
小坏王之所以愿意在这片废墟中耽搁时间,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发现,牵扯到了仙澜宗,潮龙城,龙家,以及厉鬼宗与楚烬的提醒。
这些谜团凑在一块,隐隐让他感觉有些不安,并且也勾起了他心中的强烈好奇。
但刨坟一事也有讲究,不能蛮干,需要动脑子缩小范围,不然这么大一片荒土,那光凭他们师徒二人的力量,这刨到猴年马月恐怕也发现不了什么。
昨日得到的那面腰牌的主人,名叫杨勇,是一位百夫长,并且根据他遗物散落的位置来看,可以推算出,此人就是坐在这架最高最大的马车之中,显然身份不低。
所以,任也便命令小不点,与自己一同围绕着马车被刨出来的范围,仔细进行二次寻找。
师徒俩人都是行动派,说干就干,从清晨一直忙活到下午,累了就歇息一会,饿了就原地开餐。
在这样高强度的“考古”工作下,他们还真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一本名为《不详录》的册子。
这不详录是在高大马车另外一半腐烂的泥土中被刨出来的,由于这架马车一大半都埋在暗黑色的泥土之中,所以那一半腐烂的极为严重,大部分车身骨架都已经变成了烂泥了,但这不详录却被装在一个铁盒子中,保存相对完好。
任也从车身的宽阔程度判断,这位杨勇平时是在车厢中居住的,而这个铁盒子很可能就是他随手置放私人物品的杂物箱,算不上是什么特别贵重的东西。
得到不详录之后,任也坐在土坡下方,只翻开一看,便漏出了欣喜若狂的神色。
不详录的第一页写道:“天宝二十六年,三月初二,三营五房接到城主令,于十五日后,全体兵甲深入不详之地,行探查之事,并于三日内调集为其半载的行军辎重,所涉军中武官与兵丁,需严格保密,做到不问不闻不见。”
按照不详录的记载内容来看,这好像就是一位武官随手写下的日记,但以任也的知识积累来看,这却一定不是私人的东西,与日记也完全不同。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任何军事行动都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不可儿戏,所以从古至今,任何军队中都会有专门的文官跟随而行,做随军记录。
这种文官什么称呼都有,有的叫功曹,有的叫文书官员,或者是录事参军等等。
而像写日记这种事儿,在大部分军政体系完整的权力机构下,那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儿。这是军事行动,需要严格保密,不是来郊游的,这自己关上门来瞎几把写,那搞不好就要被剁脑壳啊。
再说了,正经人谁踏马写日记啊!
所以,任也今天全力刨坟,其实想找的就是这一类的东西,随军录,或是粮草调集册,或是什么军功册之类的东西,因为这样的文书中会透漏出大量的潜在信息。
他和小不点的运气还不错,直接找到了百夫长随军记录的《不详录》,而这东西大概率是要在军事行动之后,递交给上层衙门的。
任也内心欢喜,拿着不详录便开始认真的翻阅了起来。
在《不详录》前面的十几页纸中,记载的东西都比较杂,比如粮草辎重的消耗数额,行军途中是否发生了意外,行军速度,是否按照规定时间赶到了某个规定位置等等。
任也看的仔细,也在心中一边分析,一边用自己的小本本写下了各种总结。
不多时,这前十几页纸的内容,便被他彻底吃透了,并得到了几个非常令人震惊的结果。
第一,天宝二十六年,潮龙城不光出动了一个三营五房,而是整整调集了两卫军队,也就是两千多兵马。
第二,此次深入不详荒土调集的两卫兵马,那都是龙玉清的父亲,也就是老城主最信任的亲卫营,且应该连杨大将军都不清楚细节,因为杨勇记载了,部队出行只持令通关,不必向任何沿途官员做出解释。
第三,此次深入不详,领军的竟不是潮龙城的任何一位武官,而是老城主本人。
没错,他也来了,并且亲自率领一营人马,以及密探营的百位斥候探子同行。
也就是说,进入不详之地探查,是老城主亲自攒局,且高度保密的一次行动。
第四,大军是三月中旬左右出发,而百夫长杨勇的记录却足足持续了八个多月,除去火速赶路的时间,他们这两卫人马竟在不详之地足足寻找了将近半年。
这两卫人马来这里究竟要找什么呢?
不详录中没有明确记载,只说要让各路兵丁寻要找刺破乌云的光照之地,且大概率会在那些矗立在荒土中,一座座漆黑高山的周遭。
第五,这整整两卫兵丁,并不是一路同行的,而是分每营每房,各自从潮龙城上路,分开搜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