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是周立潮最没面子的一次了,被省领导当着众人直面批评工作不够深入,而且还说连桥码镇党委副书记陆轩的一半都没有!
周立潮脸色发青,低着头不说话了。邓长风、严良刚本来想为自己人说两句,但是,周立潮刚才的话被当场揭穿,他们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但是,邓长风心里对陆轩实在不满,就说:“陆轩,你刚才说了反对,那你有什么好的建议?”邓长风想陆轩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案!
陆轩道:“我有两个建议。第一个就是借校过渡。第二个就是原地重建。”
温元娟和高雷磊相互看了一眼,感觉陆轩说的倒是有点靠谱了。高雷磊忍不住问道:“你说的‘借校过渡’,是如何借?你说的‘原地重建’,又是如何建?”
陆轩道:“‘借校过渡’,就是向城市借用学校,五堡、六堡距离桥码镇分别是8公里和10公里,而且在更加郊区的位置,家长和学生肯定不满意。但我们如果向市区的学校借校舍,孩子们能到市区读书,就算远一点家长和学生在情感上也更能接受。”校长张青道:“若真是能向市区的学校借到校舍过渡,学生和家长的工作我去做!”
“说得倒是容易!”周立潮又抬起头来,“市区哪所学校愿意把校舍借给你们?!”卿飞虹本来也想支持陆轩,但是她也感觉到,市区的教育资源本就紧张,学校都比较小,哪所学校能借校舍给桥码镇学校呢?
陆轩却不以为然地一笑说:“周区长,您是不是太小看领导的能量了?今天温省长也在这里,你觉得这点事情办不到吗?”陆轩适时地拍了温省长一个马屁。
温元娟似乎也很受用,云淡风轻地说道:“这个事情,就让我来协调一下吧。高部长,请你放心,我去办。”这么两句话,等于又在周立潮脸上狠狠地打了两个巴掌。
高雷磊心情好起来,说:“那就麻烦温省长了,另外,陆轩你说的‘原地重建’,你又有什么建议?”
陆轩道:“我说的‘原地重建’,就是在5号地块上重新扩建桥码镇学校。市民中心搬迁到一号地块之后,旁边公共设施也会建起来,居民小区也会拔地而起,但是这个地方还缺少一所好的九年制学校。其实,桥码镇学校发展了几十年,已经有一个好的基础,为什么不进行扩建提升,师资和市区一些学校进行流通,把它建设成为市民中心附近最好的一所学校,以后成为可以和主城区媲美的一流学校,有何不可?其实我还考虑过一个名字,可以叫‘桥码新城实验学校’!”
高雷磊听了,微微点头,说:“保留‘桥码’两个字,可以表示它的由来和历史;加入‘新城’两个字蕴意着东部新城的新活力;还有‘实验’两字,也符合如今的潮流,代表了在基础教育上的试验和探索!我觉得可以!”
严良刚一听,就着急了,他忙道:“在原址上扩建,恐怕不太合适!市民中心周边的具体规划都已经出台了,5号地块主要还是进行商业开发。”然而,这时候市长刘葆亚却开口了:“其实这个所谓的“具体规划”也是临时制定的,并不科学,必要的时候应该进行修订!”
高雷磊随即也道:“临江市是江流省的省会,市民中心又是一座城市的心脏,周边应该更多强化公共功能,除了市民广场、公园、公共绿地,要多建剧院、音乐厅、图书馆、博物馆、艺术中心、学校等公共设施。旁边肯定也少不了住宅区,但不用贴得那么近,可以适当保持距离,要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市民、留给公众,这样才能体现出一座城市的格局。”
刘葆亚听后,即刻表态说:“高部长,您的这个意见,非常重要,也让我们反思现有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下一步,我和严良刚同志一起,再和桐书记碰一下,看是否可以将规划做一下调整。当然,我个人也是非常倾向于桥码镇学校原地重建并扩建的。”
温元娟也道:“刘市长有姑苏新城建设的经验,再加上高部长的意见,我相信关于桥码镇学校的重建不是问题。”
严良刚在一旁实在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刚才刘葆亚说要拉上自己,和桐书记谈改东部新城规划的事情,到时候自己还不得被桐书记骂死?!然而,这会儿,在三位省部级领导面前,他自然也不好说自己不愿意去!
副省长温元娟也是办实事的人,立刻把调研的情况向王省长作了汇报,说自己答应了高雷磊给桥码镇学校找市区的学校进行过渡,并请王省长帮忙和相关学校打个招呼。
王省长看着温元娟说:“哎呀,温省长,这事情是你答应下来的,不能让我来落实啊!你自己看着办吧?”温元娟故意苦着脸道:“我当时也是没有办法了。高部长是华京教育部的领导,桥码镇学校又是他的母校,我无法拒绝呀!”
王省长说:“温省长,我并没有怪你答应下来。但是,这种事情,我相信你能协调好的,就不要让我费神了!”王省长只是觉得这种小事,不值得他去浪费时间。
温元娟继续苦着脸说:“那我只好自己去协调了。”王省长道:“对、对,你去协调。”
温元娟其实是故意装作自己好像协调不好,这个事情虽小,要是不向王省长汇报,又是不恰当的,所以她故意让王省长帮忙。王省长如今让她去办,那么她就好正儿八经开始协调起来了。
温元娟虽然前期和桐光辉的协调中处处不得劲,主要是因为桐光辉不仅职位高于她,而且桐光辉本身就比较diao,仗着在华京有关系并不把温元娟当回事。然而,像桐光辉这样的人,毕竟少之又少。在省里、市里将温元娟很当回事的人,毕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