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守将朱燮元沉着应对,命令架设巨型石炮,以千钧石弹轰击车体,又用大炮击牛,使吕公车乱了阵脚,成功化解了成都之围。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攻打洪都(今南昌)时,使用了临冲吕公车。
但守城的薛显在吕公车靠近时,出其不意打开城门带着骑兵冲杀,敌军阵脚大乱,吕公车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临冲吕公车形体巨大,突然出现在战场上,往往对守城兵士有一种巨大的威慑力,可在心理上给敌方造成恐慌,乱其阵脚。
但临冲吕公车形体笨重,受地形限制较大,很难在复杂地形中灵活运用,且移动速度缓慢,容易成为敌方攻击的目标。
面对防守坚固、守军意志坚定的城池,以及配备了石炮、火器等先进武器的敌军,临冲吕公车的威力就会大打折扣。
郑斯文寻思一阵,侃侃而谈,道:“骠骑将军提到的攻城器械很有见地,可临冲吕公车笨重庞大;异动很不方便,我们不做考虑!”
顿了下看向赵仁吉,见他缄口不语;又道:“云梯和抛石机倒可派上用场!马但将军和骠骑将军现在就分头准备!”
……
完颜银术可在四个虎贲校尉的保护下,搬来一把木椅坐在陈州门的城楼上,目光炯炯有神地翘望着前方蔡河岸边的宋军动静。
宋军正在搬运云梯、抛石机准备进攻陈州门,完颜银术可的思绪一下被拉到他率领金军勇士攻克太原城的烽火硝烟之中。
宋军太原城的守将是王禀,率领军民顽强抵抗;完颜银术可发起的数次攻城冲锋都被城上的雷石滚木打退。
军师完颜哈迷蚩建议完颜银术可使用云梯攻城。
完颜银术可的军队没有携带云梯,完颜哈迷蚩捉来几个宋军工匠制作。
云梯很快制作成功,完颜银术可很快用于攻城战斗之中。
云梯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只是简单的登高工具;到了春秋时期,鲁国公输盘(鲁班)对其加以改进,制造出了具有车轮、梯身、钩等部分的云梯,使其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攻城器械。
战国时期,云梯在诸国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进一步升级,由底部装有车轮、可上下仰俯的梯身以及顶端的钩状物三部分组成。
唐朝时出现了名为“飞云梯”的新型云梯,采用可伸缩结构,主梯固定安装在六轮车架上,增设可活动的副梯,副梯顶端装有轮子,末端配有绳索装置,提升了攻城的适应性和作战效率。
宋朝云梯结构继续改进,主梯采用中间以转轴连接的折叠式结构,还配备了防盾、绞车、抓钩等器具,梯底部增添防护设施,进一步提高了实战效能。
完颜银术可掳来宋朝工匠制作的云梯底部安装有车轮,方便士兵将其推动至城墙下,减少了接近城楼时人员的伤亡,也提高了攻城的机动性。
完颜银术可攻陷太原城的云梯主梯分为两段,采用折叠式结构,中间以转轴连接,降低了云梯在接敌前的高度,攻城时将主梯停靠于城下,架设上城梯,副梯便可“枕城而上”,减少了敌前架梯的危险和难度。
这种云梯顶端有钩,能够钩挂在城墙上,防止云梯被守城士兵轻易推倒,增强了云梯的稳定性,保障了攻城士兵攀爬时的安全。
云梯还配备了防盾、绞车等器具,底部设计为四面有屏蔽的车型,用生牛皮加固外面,人员在棚内推车接近敌城墙时,可有效地抵御敌人矢石的伤害。
攻克太原城时,完颜银术可先由士兵在弓弩手和投石机等的掩护下,将云梯推至城墙附近。
在接近城墙的过程中还利用轒辒车、木幔等防护器械,为推云梯的士兵提供保护,减少伤亡。
云梯到达城墙下后,士兵迅速展开器械,将主梯停靠于城下,然后架设上城梯,使副梯顶端的铁钩钩住城墙边缘,或让副梯顶端的轮子沿城墙滑动,调整好角度和长度,使其稳固地靠在城墙上。
云梯架设完成后,攻城士兵在火力的掩护下沿着云梯攀爬而上;弹幕王禀的宋军也不是吃素的,用叉竿、抵篱、夜叉擂、砖雷木雷、奈何木、狼牙拍将攀登城墙的金兵打落下来。
又将烧滚的汤汁、粪便从城墙上灌注,完颜银术可使用云梯攻城一月没有进展。
完颜银术可最后改装云梯,云梯内隐藏弓弩手,一边攻城,弓弩手一边向城上敌军发射箭矢,压制守城方的火力,为登城士兵提供掩护;这样才看见胜利的端倪。
完颜银术可尽管用上云梯与火器,但王禀率领军民镇守太原250多天;城中军民伤亡严重,剩下不到十分之二。
而城外的金军粮草充足,且增兵日多;金军在完颜银术可的指挥下又一次向太原城发起进攻,很快北城门被攻破。
王禀听闻,立马带人前去支援,走到半路却收到知府被俘的消息;于是又折回知府衙门,向冲进来的金军拼杀过去。
很快,王禀周围剩下十几个人;但他们践行诺言,虽然被砍的缺胳膊少腿,但誓死不降;手持兵器,跟着王禀左冲右突,奋勇杀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