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垂拱殿是宋代皇宫中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主要用于处理日常政务、召见群臣商讨国事;相较于大庆殿的典礼功能,垂拱殿更显务实。
垂拱殿位于皇宫中轴线西侧,与后宫寝殿(如福宁殿、柔仪殿)形成另一条南北轴线;从垂拱殿北望可直通后苑,象征皇帝政务与生活的连贯性。
垂拱殿为五间十二架结构,长六丈(约18。5米)、宽八丈四尺(约26米);宋太祖赵匡胤曾在垂拱殿前谋划三司制度改革,强化中央集权;宋仁宗时期,枢密院与政事堂的争议亦常在此由皇帝裁决;1038年,宋仁宗于垂拱殿接获李元昊称帝的挑战信,标志着西夏与北宋对峙的升级。
马超登基后不想在后宫抑或福延宫就寝,命令手下在垂拱殿开辟了一座卧室,政务、睡眠兼而有之。
马超的举作看起来有点奇葩,可他是三世之人又是武将出身,兵器龙胆亮银枪从不离身;做特种兵大队长时又是特技射手,今日让郑斯文从后世郑家台弄来一支狙击步枪更是爱不释手;在垂拱殿打寝完全是为了方便。
……
完颜沙里质在捉摸不定中在皇宫的东门东华门前面徘徊,东华门的威仪和雄壮使完颜沙里质这个北国女英不得不承认宋朝的智慧和工艺远远高过女真人。
东华门位于内城中央,与西门西华门相对,南门为宣德门,北门为拱宸门。
东华门是皇室、官员出入的重要通道,具有严格的宫廷礼制功能;与外城、内城的城门功能不同,更侧重宫廷内部的空间划分与安全防卫。
东华门是皇帝前往东宫(太子居所)、赏赐大臣、接待宾客的通道之一。
皇帝经东华门前往太学、景灵宫等皇家场所,或在此举行小规模的礼仪活动。
北宋官员上朝时,文臣多由东华门进入;武将则多由西华门进入,体现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治特色。
宫城四门均设有重兵把守,东华门也不例外;城门结构复杂,包括城楼、瓮城、闸口等防御设施,以保障皇宫安全。
东华门的名称与传统宫廷建筑的“东青龙、西白虎”方位观念相关,东门象征“青龙”,在五行中属木,寓意祥瑞,体现了北宋宫廷建筑对风水与礼制的重视。
南薰门、新封丘门、丽景门、郑门主要用于城市居民通行与商业活动,而宫城的东华门、宣德门等则服务于皇室与官僚体系,三者构成了东京城“外—内—宫”的三重防御与空间结构。
宣德门是宫城正门,用于举行大型朝会、大赦等国家典礼,规格最高;东华门则更侧重日常宫廷活动与内部交通,二者功能不同但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宫城的核心门户体系。
完颜沙里质在东华门游走半天,从门东里看清通向垂拱殿的路径;子夜之时装扮一番;“轻车熟路”地窜上垂拱殿的屋顶。
马超这天夜里在垂拱殿小憩一阵,只觉心慌意乱;便就拎着狙击步枪,避开守在大殿门口的哨兵,从窗户中蹦了出去。
毕竟是武将,坐这个文绉绉的皇上有太多的清规戒律马超很不适应;有时候马超寻思着还是将皇位让给九皇子康王赵构为好。
李刚带着好几位文武大臣前往应天府与赵构商谈归顺之事,但至今没有回来,估计是被康王赵构扣押了。
马超本是局外人,得到徽宗禅让的皇位;作为亲生儿子的赵构心中自然不乐意;赵构认为他自己是正朔,父皇应该将皇位禅让给他才名正言顺,可是马超却捷足先登。
赵构痛恨马超,也痛恨父皇赵佶,对马超派来的说客李刚自然不能待见,将其扣留下来做人质迫使马超让出皇位似乎才是正理。
马超一边想着心思,一边拎着狙击步枪来开垂拱殿打算在公园内的小树林跟熟睡的小鸟戏耍,却见一道黑影窜上垂拱殿的屋脊。
马超眉宇间的第三只眼睛突然打开,他看清楚那是一个玄衣刺客;不禁来了兴趣,打算和这个刺客玩一玩。
完颜沙里质伏在垂拱殿的屋脊上,目光却死死锁着垂拱殿后方那片灯火已熄的建筑群;看清楚炎宋神武皇帝马超的寝殿后,蒙面的黑布下唇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一个纵身跃下屋顶,向马超的寝宫踅摸过去。
躲在黑影中的马超见完颜沙里质得目标是自己打寝的宫殿,立即判断出这是女真人派来刺杀自己的刺客。
马超将狙击步枪悬挂背上,手执龙胆亮银枪大喝一声:“哪里来的亡命之徒,敢来刺杀本皇?看枪!”
完颜沙里晓哪会想到他的行踪在马超的掌控之中,一下子慌了手脚;直接掏出紫竹凤鸣暗器笛发射淬毒短钉(飞刀)。
紫竹凤鸣暗器笛发射的淬毒短钉射程二十步内无声无息,钉头呈燕尾状,中者筋骨立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