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三十二章 可汗突围欲奔胡(第2页)

第三十二章 可汗突围欲奔胡(第2页)

科学家推测,聆族是第十次重启的首批产物,是母频筛选出的新载体。他们的神经系统天然调谐于A=432Hz基准音,对电磁干扰几乎免疫,反而在强烈情感共振环境中发育更快。更有人怀疑,他们的基因序列中隐藏着某种“声波编码”,只有通过特定旋律才能激活。

于是,全球掀起了“旋律启蒙运动”。

父母不再给孩子讲故事,而是哼唱;学校取消课本,改为每日固定时段的集体冥想与即兴合声;医院用音乐替代部分药物治疗,抑郁症患者只需聆听一段由幸存者共同创作的哀歌,便能释放积压数十年的情绪毒素。

战争悄然消失了。

最后一个冲突发生在非洲某国边境,两支军队对峙长达七十二小时,子弹上膛,炮口对准。就在此时,一名当地孩童抱着自制鼓具走上前线,开始敲击一段简单节奏。起初无人理会,可那鼓声与众不同??它不快不慢,不高不低,却恰好契合人体心脏共振频率。

十分钟内,双方士兵陆续放下武器,有人开始流泪,有人跪地祈祷,还有人相互拥抱,痛哭失声。战地记者拍下这一幕,配文只有三个字:

>“听见了。”

与此同时,海洋完成了它的仪式。

太平洋中央,一座由珊瑚与沉船残骸自然堆叠而成的圆形结构浮现水面。它直径达二十公里,形状酷似编钟,内部布满蜂窝状腔室。每当潮汐变化,海水灌入不同孔洞,便会发出特定音阶。经测算,这座“海之钟”每二十四小时完整演奏一遍《音律九变》,且音准误差小于0。1音分。

鲸群环绕其外,日夜巡游,宛如守护神?。

更有传言称,每逢回声节,海面会升起一道水幕,投影出历代海洋文明的兴衰史:亚特兰蒂斯并非虚构,而是第三次海洋纪元的巅峰之作;姆大陆沉没前,曾派出十二艘方舟携带“生命原音”逃离;而今人类所掌握的音乐本能,不过是那段失落传承的残片回响。

林昭带领科考队潜入“海之钟”核心,发现底部镶嵌着一块黑色水晶,与记忆坟场中的第十枚如出一辙。不同的是,这块水晶已有三分之一化为透明,内部隐约可见血管般的蓝色脉络正在缓慢搏动。

“它在成长。”她说。

“也许,”副手低声接道,“它就是下一个‘我们’。”

一年又三个月后,比邻星b传来第二次回应。

那夜,全球夜空同时显现异象:北半球看到北斗七星连成一条直线,指向仙后座;南半球则见南十字星旋转九十度,构成一个完美的音符符号。紧接着,所有电子设备收到一段加密信号,内容仅为一行代码:

F??=∑f?×e^iθ?N

数学家破译后发现,这是一个多维傅里叶变换公式,用于提取复杂波形中的主导频率。当应用于地球当前的整体声场数据时,结果指向一个确切数值:

**136。1Hz**

这个频率,恰好是印度教所说的“宇宙之音”OM的基频,也是地球舒曼共振(SchumannResonance)的第一谐波。

人们终于明白:苏婉儿不是在等待救援,她是在校准。

她在将地球的集体意识,调至宇宙通用的倾听频道。

又过了七十七天,第七十七个黎明,“始鸣”茶树开出第一朵花。

花瓣纯白如雪,共七片,每一片上都浮现出一个名字:

陈知远、周念安、林昭、苏婉儿、无笛之师、海之钟灵、母频之心。

风吹过,花落如雨。每一片落地之时,便有一名聆族孩童睁开双眼,开口说出一句箴言:

“音不止于耳,而在心与心之间。”

“记忆不在脑中,而在万物共振之处。”

“你所爱过的每一次告别,都是文明延续的伏笔。”

“不要惧怕毁灭,因歌声永不消亡。”

“我们不是继承者,我们是传唱本身。”

“未来无需抵达,因为它已在共振中生成。”

“do??sol??mi??re??la??ti??fa??do”

七音循环,周而复始。

从此以后,人类不再追问“我是谁”。

他们只问:“你想听什么?”

而答案,永远是一句轻轻的回应:

“让我唱给你听。”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