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象站定,神色略带担忧的对李承乾拱手道:“父皇!”
李承乾轻松的笑笑,侧身道:“怎么,明日就要江山在手,怎么感到沉重了?”
“儿臣怕难以担负天下之重,故而请父皇收回成命,停止禅位之事。”李象沉沉拱手。
明日,他就要继承皇位登临大宝,但现在的他,却感到一阵阵的沉重。
李承乾满意的笑笑,然后他转身看向通明塔外,轻声说道:“朕治理天下凡三十四年,及至如今,国泰民安,江山鼎盛,四方之内,唯唐独尊。”
李象微微躬身,大唐的强盛,是天下任何一个国家都比不上的,都远远比不上的。
如今的大唐,光是人口就已经超过了五千万,还在迅速增长。
天下极盛。
“便是如此,在三年前,朕还是让你开始进行天下产业转移,引起动荡。”李承乾侧身,问道:“你可知道为什么?”
“父皇是担心将来天下无田可授,从而引发天下动乱。”李象沉沉躬身,这里面的东西,他亲自去做的,怎么回事,他清楚的很。
李承乾微微颔首,说道:“百姓没有田地,又没有去处,他们就会沦为权贵的奴隶仆人,增强权贵的力量,这样,天下大局就会失衡,权贵就又会开始侵吞田地,最后天下局势崩溃。”
整个天下,就是一个平衡的存在,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之后滚雪球开始,整个天下都会崩溃。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大唐依旧还在蓬勃的向前发展,甚至很可能一百年来,天下都不会出大乱子,这个时候,李承乾却要盯着土地下手,而且还是让李象亲自主持的原因。
因为他要大唐江山,千年万年的传承下去。
……
李承乾转身看向李象,道:“你做的,虽然因为种种阻碍,最后半途而废,但他终究将影响力传扬了开来,他让天下人都知道,大唐的土地储备不足了,以后别说是百亩授田,最后只有二十亩授田,他们必须要接受。”
“是!”李象点头,如今很多州县,已经开始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降低每年的授田数量。
“这两年,逐渐的到城市工厂做工的百姓开始多了起来,依靠田地过活的百姓开始减少。”李承乾轻轻抬手,说道:“这里面其实有一样东西在支撑,便是大唐这些年革新之后,一户人家,便是只有二十亩地,其中的产出也足够一家人一年所用,这才是日后,必须要维持的底线。”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李象认真拱手。
李承乾淡淡的笑笑,道:“你知道为什么三年前,明明有那么多人反对,可朕还是开启了退位传承吗?”
“儿臣不知。”李象不解的抬头,他的父皇即便是六十多岁,可也不过是两鬓微微斑白,神色康健,如同一个年富力强的中年人一样。
李承乾摇摇头,说道:“因为大唐天下越来越大,而朕的年纪也越来越大,朝政越发的繁重,而在三年前,朕突然发现,朕比平日里,一日加起来,要多睡两刻钟。”
“两刻钟?”李象喃喃的应道。
“是的,两刻钟。”李承乾抬头,说道:“朕每日需要看的奏本是有数的,勉强能覆盖大唐每一个的大体事务,可突然间少了两刻钟,你知道,这两刻钟当中,朕原本应该多阅读将近十个州的公文,而突然间少了两刻钟,意味着在朕顾及不到的时候,这十个州会出事,而这还不止。”
李承乾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轻声道:“而且还不止如此,三年前是两刻钟,两年前呢,如今呢?”
年纪大了,精力不济。
李承乾是皇帝,所以在人到中年的时候,就极注意保养,大量的补品每日入腹。
很多人,在中年的时候,就已经精力不济,昏昏欲睡,甚至时常忘记事情。
“也就是那个时候,朕知道,需要开始将繁杂的朝政,一点点的转交给你了。”李承乾侧身看向李象,说道:“这是其一。”
“父皇!”李象神色复杂的躬身。
“其二。”李承乾感慨一声,说道:“你执政三年,不,从你做太子开始,已经三十五年了,多年来东宫官员轮转,里外不知道多少人,指望你通过你登基而更进一步……”
“父皇!”李象神色一惊,然后“噗通”一声直接跪倒。
“不用在意,人心如此,朕登基三十五年了,哪里还能看不透这些人心。”李承乾摆摆手,说道:“你做太子,朕最担心的,就是你太过仁善,易被他人左右,不过两年前,产业转移失败,朕看得出来,你看透了足够的人心。”
“是!”李象低头,他从来没有受过那样的挫折,一场失败之后,什么声音都有,当时最怕的就是皇帝换太子……
但好在,他撑过来了。
“朕刚才说过了,那件事情其实不算败,只是没有想象当中的成功而已。”李承乾摆摆手,说道:“你年纪越长,耳边的杂音就会越多,你做了错事,也就会更加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