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湘闻言,先是一惊,随即眉头一蹙,思忖了片刻,方拱手道:“公子。。。。。。属下觉得。。。。。。虽然说苏凌与南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属下听闻,他乃是宛阳治下,一个山野渔村走出来的穷小子,并非南漳人士,可是这个张非舍,却说他是南漳人,而且他当时已然吃醉了酒,应该是酒后吐真言,所以。。。。。。。属下认为,若这个人说了他是南漳人士,就是那个苏凌的话,也太过凑巧了吧!
孔溪俨闻言,瞪了他一眼,嗔道:。。。。。。
赵烈站在城楼上,夜风猎猎,吹得他衣袍猎猎作响。远处的江水在月光下泛着冷冽的银光,如同一把尚未出鞘的利剑,静静蛰伏。他的目光落在远方,心中却翻涌如潮。
沈清源死了,李文昭、李承泽也死了。可他们留下的阴影,却如幽灵般缠绕着他,挥之不去。
“陛下。”林子涵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低沉而稳重,“江南局势已基本平定,叛军残部四散,短期内难以再聚。不过……仍有部分贼首潜藏民间,臣已命人严密搜捕。”
赵烈没有回头,只是缓缓点头:“很好。但朕担心的,并非是那些躲在暗处的流寇,而是这朝堂之上,还有多少未被拔除的毒瘤?”
林子涵沉默片刻,轻声道:“陛下所虑极是。此次刺杀虽已破案,但背后牵连之人尚在查证之中。锦衣卫已秘密布控,若有人妄图异动,必能及时察觉。”
赵烈终于转身,目光如炬地看向林子涵:“你可知,为何朕要你亲自督办此事?”
林子涵拱手抱拳,语气坚定:“属下明白。陛下信我,将江山社稷交付于我,纵死亦不敢负。”
赵烈微微一笑,笑容中却透着几分疲惫:“你比他们都强。至少,你不会在背地里打着‘忠义’的旗号,做些蝇营狗苟之事。”
林子涵低头不语。
赵烈叹息一声,望向夜空:“朕登基以来,从未有过一日安眠。北疆虎视,南疆狼顾,内有旧臣不甘,外有蛮族觊觎。沈清源临死前说,天下大势,非一人之力可挽。如今想来,他或许是对的。”
林子涵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光芒:“陛下,若您愿意,臣愿替您分忧。”
赵烈看着他,良久才道:“你会的。朕相信你。”
####十五、暗流汹涌
数日后,一封密报悄然送入御书房。
“陛下,江南之地虽已恢复平静,但民间对新政仍存疑虑,尤其是一些士绅阶层,暗中资助反王余党,意图东山再起。”
赵烈看完密报,神色凝重。他深知,治理天下,不仅仅是靠刀兵镇压,更需以德服人。然而,南朝旧制根深蒂固,百姓早已习惯了旧有的秩序与信仰。贸然推行新政,难免引发反弹。
他唤来乌兰图雅:“朕欲派你前往江南,安抚民心,同时彻查各地官员是否尽职尽责。”
乌兰图雅领命:“属下遵旨。”
赵烈又道:“另外,你此去务必小心,江南虽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汹涌。若有异动,立刻回报。”
乌兰图雅点头离去。
####十六、江南之行
乌兰图雅一路南下,沿途所见,皆是民生凋敝、百废待兴之景。她本以为朝廷赈灾令已下,应有所改善,谁知现实远比想象中严峻。
她在扬州停驻数日,发现当地官员贪墨成风,赈灾粮款被层层克扣,真正落到百姓手中的寥寥无几。更有甚者,一些地方豪强勾结官府,借机兼并土地,逼迫农民沦为佃户。
乌兰图雅震怒,当即下令彻查,并将涉案官员革职查办。
消息传回京城,赵烈得知后,脸色阴沉。他意识到,新政虽已颁布,但执行层面依旧漏洞百出,甚至有些官员阳奉阴违,敷衍了事。
“朕要的是一个清明的朝廷,不是一群披着官服的蠹虫!”他在朝会上怒斥群臣。
众臣噤若寒蝉,无人敢言。
赵烈冷冷扫视全场,最终落目于林子涵:“林爱卿,你即刻启程,前往江南协助乌兰图雅,务必肃清贪腐,整饬吏治。”
林子涵躬身领命:“臣遵旨。”
####十七、雷霆手段
林子涵抵达江南后,迅速展开调查。
他先是以钦差身份巡视各州县,逐一核查账目与灾情记录,很快便揪出了十余名贪赃枉法的官员,并当场斩首示众,震慑四方。
与此同时,乌兰图雅则深入民间,走访受灾百姓,倾听民声。她发现,百姓并非不愿接受新政,而是因执行不力,导致新政形同虚设。
两人一明一暗,配合默契,短短月余,江南政局焕然一新。
赵烈接到奏报后,欣慰之余,也感到一丝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