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老仔细观察了一会儿,缓缓点头:“如果真如你所说,我们愿意试试。”
会谈持续到深夜,最终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柳青柠离开时,天边已泛起微光。
回到营地后,她立即召集团队开会:“明天开始,第一阶段部署正式启动。我们需要在一周内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并培训本地志愿者使用教学系统。”
“可我们只有五名技术人员。”工程师担忧地说道。
“那就把系统简化。”柳青柠坚定地说,“让每个孩子都能独立操作,而不是依赖复杂的维护流程。”
第二天清晨,施工队开始清理教堂废墟,搭建临时教室。林婉儿也通过远程连线加入教学支持小组,协助设计适合本地文化背景的课程内容。
“我在云南的经验告诉我,教育必须贴近生活。”她在视频中说道,“比如,可以用当地的故事作为语言学习的素材,这样更容易引起共鸣。”
与此同时,张远在总部不断优化AI教学系统的适应能力。他引入了一种新的“情境感知”算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情绪状态动态调整教学内容。
“这样一来,即便没有老师在场,系统也能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张远兴奋地向团队展示测试结果。
然而,就在一切顺利推进之际,又一个坏消息传来??哥伦比亚政府军与游击队之间爆发了新的冲突,距离他们的教学点仅十公里。
“我们必须立刻撤离!”安全官警告道。
柳青柠却摇了摇头:“不,我们不能走。孩子们需要我们。”
她迅速做出决定:“启动‘蜂巢网络’,将所有数据上传至卫星链路,并激活离线模式。一旦发生通讯中断,教学系统仍能继续运行。”
陈默立刻执行命令,同时调配安保力量加强营地防御。
“如果局势恶化,我们必须优先保护设备。”他说。
柳青柠却坚定地看着远方:“不,我们要保护的是孩子们的信任。”
当天晚上,枪声隐隐可闻,但教学点的灯光依旧明亮。孩子们围坐在教室中,戴上VR眼镜,沉浸在虚拟课堂之中。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林婉儿在远程端看着这一切,眼眶湿润:“柳姐姐,你说得对。每一颗种子,都需要有人去浇灌。”
柳青柠站在窗前,望着星空下的教室,轻声回应:“只要火种还在,黑暗就永远不会吞噬希望。”
---
数周后,哥伦比亚的试点项目初见成效。尽管经历了多次动荡,但“未来教室”依然屹立不倒。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主动报名,甚至有些成年人也加入学习行列。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正式将该项目纳入全球教育援助计划。
而柳青柠,则站在新的起点上,迎接下一个挑战。
她翻开笔记本,写下最后一行字:
**“真正的魅力点满,不是赢得多少掌声,而是让每一个角落都亮起知识的光。”**
然后,她合上笔记本,走向下一个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