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天气出兵,仅仅中暑气的都不在少数。”
就在虞允文与淮东大军一起,出营列阵之时,二百里外的宿州,陆游看着天气,扶了扶草帽,不由得叹气出声。
魏胜乃是主将,身上要披甲,却又因为日头毒辣,。。。
七月初七夜,天边残月如钩,冷光洒在淝水之上。水面泛着粼粼波光,却掩盖不住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
宋军大营内灯火通明,虞允文站在沙盘前,眉头紧锁。他手中握着刚刚收到的情报??金军主力已渡过淝水东岸,前锋部队距离下蔡不过三十里。仆散忠义显然是要趁宋军尚未完全恢复之际,发起猛攻。
“相公,金贼来势汹汹,是否立即调兵迎战?”李显忠急切地问道。
虞允文缓缓摇头:“不急。金军长途奔袭,士气虽盛,但必然疲惫。我们应当以逸待劳,在有利地形设伏,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张振皱眉道:“可若让他们逼近下蔡,恐怕城中百姓会遭殃。”
虞允文目光一沉:“正因如此,我们必须将战场控制在城外。传令各部,准备布防。同时派出使者前往刘淮将军处,告知我军情况,请他从北面牵制金军后路。”
就在此时,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斥候满脸尘土地冲了进来:“报!金军前锋已至十里坡,正在扎营休整!”
众人皆是一惊。
“十里坡……”虞允文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好啊,他们竟自投罗网。”
他迅速在地图上标出位置,转身对众将道:“李将军,你率五千轻骑绕道南岭,从侧翼包抄敌军;张将军、戴将军,你们二人各领三千步兵,分别埋伏于十里坡两侧山林之中,待敌军半数进入山谷后再发动突袭;其余将士由我亲自统领,正面迎敌。”
“是!”诸将齐声应命。
当夜,宋军悄然行动。夜色掩护下,各部按照部署迅速到位。
次日清晨,金军前锋纥石烈志宁率领八千骑兵抵达十里坡。由于连日奔波,士兵们疲惫不堪,便下令扎营休息,准备午后继续推进。
然而,就在他们放松警惕之时,山林间突然响起震天杀声,箭矢如雨般倾泻而下。紧接着,两侧山道上火把骤亮,张振与戴皋率军冲杀而出,将金军队形拦腰截断。
与此同时,李显忠的五千轻骑从南岭疾驰而下,直扑敌军中军大帐。纥石烈志宁措手不及,仓促组织抵抗,却被李显忠一枪挑翻马下。
“金贼败了!”宋军士气大振,呐喊声震彻山谷。
此役,宋军大获全胜,歼灭金军前锋六千余人,俘虏两千余,缴获战马三千匹、兵器无数。纥石烈志宁重伤被俘,成为开战以来首位被擒的金军高级将领。
捷报传回下蔡,全军上下欢腾不已。
然而,虞允文并未因此松懈。他深知,这只是金军的一次试探性进攻,真正的决战仍在后面。
果然,七月初九,仆散忠义亲率十万大军压境而来,屯兵淝水东岸,摆出一副决战姿态。
“看来,他们是想毕其功于一役。”虞允文望着远方滚滚烟尘,语气平静却透着几分凝重。
李显忠拱手道:“请相公安排,末将愿为先锋,誓死守卫下蔡!”
虞允文点头:“好。此次战役,我军将以水陆协同作战为主。李将军率骑兵驻守南岭,随时策应各路;张将军、戴将军分守东西两翼;杨钦将军负责粮草调度与后勤支援;我则坐镇中军,统筹全局。”
命令下达后,全军迅速进入备战状态。
七月十一日黎明,金军主力开始渡河。
淝水宽达数十丈,水流湍急,寻常船只难以横渡。然而,金军早有准备,搭建浮桥十余座,大批士兵蜂拥而上,气势如虹。
“来了!”虞允文低声说道。
他立刻下令:“放箭!”
早已准备好的弓弩手纷纷拉开长弓,箭矢如蝗虫般飞向对岸。金军阵型顿时混乱,不少人被射落水中。
但金军并未退缩,反而加快了渡河速度。
眼看敌军即将登岸,虞允文果断挥旗:“出击!”
随着号角声响起,李显忠率领五千铁骑从南岭冲下,直扑金军右翼;张振、戴皋也率军从左右两翼夹击,战场瞬间陷入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