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烨领着谷静来到政府食堂的包厢。
吴洋走了进来,与谷静热情地握手。
吴洋偷偷观察,每次看到谷静,觉得她长得都不一样?
不是谷静辨识度低,而是她喜欢变换造型和风格,让人捉摸不透。
“谷总,好久不见。”
谷静笑着说道,“吴县长,你最近瘦了不少。”
吴洋哈哈大笑,“最近跟唐县长每天早上都晨练,身体好多了。”
又等了十来分钟,一个五十来岁的男子姗姗来迟。
此人是小郭村的郭树林。
唐烨看到郭树林到了,迅速起身,与他介。。。。。。
唐烨的“科技下沉行动”在全国铺开后,迅速在基层掀起了一股科技创新热潮。各地政府开始重新审视中央政策的重要性,不少原本消极应对的地方官员也开始主动调整工作思路,试图在新一轮改革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真正让这场行动深入人心的,是那些长期被忽视的一线科研人员和基层农民。他们第一次感受到来自国家层面的关注与支持,许多曾因资金短缺而搁置的项目得以重启,甚至催生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成果。
与此同时,唐烨的名字也逐渐从体制内部传到了民间。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他的事迹,网络上关于他清廉正直、雷厉风行的评价层出不穷。有评论称他是“新时代的实干家”,也有网友调侃说他是“最拼公务员”。
面对这些赞誉,唐烨始终保持低调。他依旧每天早出晚归,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林婉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每次劝他休息,他都只是笑笑:“现在正是关键时期,我不能松懈。”
这天,唐烨正在主持一场关于农业科技推广的会议,手机突然震动起来。他瞥了一眼来电显示,眉头微微一皱,随即起身走出会议室。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唐主任,我是李振东。”
李振东?唐烨心中一动。这是他在省委党校时的老同学,如今已升任某省副省长,位高权重。两人虽多年未见,但私交一直不错。
“老李,好久不见。”唐烨语气平静,“有什么事吗?”
“我刚看到你那边的新闻。”李振东顿了顿,“听说你要亲自去东北,那边的情况可不简单啊。”
唐烨笑了笑:“我知道,那边的工业基础薄弱,改革阻力大。但我既然来了,就不会退缩。”
“我不是劝你退缩。”李振东压低声音,“而是想提醒你,有些事,不是你想改就能改的。尤其在东北,利益盘根错节,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火烧身。”
唐烨沉默片刻,缓缓道:“老李,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但我们总得有人去做这件事,否则改革就只能停留在口号上。”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轻叹:“好吧,我只是希望你能小心行事。如果你真要去,我可以帮你安排一些人手,至少确保你的安全。”
“谢谢。”唐烨真诚地说,“不过我自己带团队来处理就行。我不想让人觉得我是在借势施压。”
挂断电话后,唐烨回到会议室,继续刚才的议题。会议结束后,林婉清悄悄走到他身边,低声问道:“谁打来的?”
“李振东。”唐烨淡淡一笑,“他说东北那边情况复杂,让我小心点。”
林婉清神色一紧:“你是打算去东北?”
“嗯。”唐烨点头,“那里是传统工业基地,也是改革最难啃的骨头之一。如果能在东北打开突破口,对全国都有示范意义。”
林婉清沉默了一会儿,轻声道:“那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别太冒险。”
“放心吧。”唐烨拍拍她的肩膀,“我做事有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