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天幕剧透后武皇封我当太女 > 3040(第15页)

3040(第15页)

对了,天幕一直提那什么自然科学,难不成……

而这时天幕也继续讲述着。

【当然之前那些改革本质是针对于教育公平的改革,不管是义务教育、糊名考试都是为天下百姓提供一个公平的选拔环境。】

【而对于那时的科考内容,安乐大帝也做出了许多改革,因为她发现当时科考的内容并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学子为官的本事。】

【举个例子一个人文章诗词写的好那可跟他的理政水平没有关系,虽然进士科和秀才科也会让士子论政,但是那终究只是纸上谈兵。】

【除此之外许多技术官员所需要的技术更是跟考试内容也相差甚大,比如农业相关的官员需要对农事熟悉,工部官员则需要对工程类比较熟悉,但那时的科举却是根本不考的。好在那时还考算学、法学,不然那可是一毛钱关系。】

这话一出,不少读书人便下意识地想要反驳。

长期以来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才华不就是看他文章写得好不好吗?还能考什么?

他们张口想要反驳,但是仔细思索一番后却发现天幕所说的又似乎真有些道理。

即将要科考的士子们更是心头一紧,该不会要改考试内容吧?那他们这一代岂不是以前都白学了?

【当然安乐大帝自然不会直接大改科举考试内容,毕竟考生们都学了几十年了,临考时发现自己以前学的全都白学了定然要崩溃。】

士子们:幸好,幸好,安乐大帝果然还体谅他们的。

【安乐大帝没有去动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而是在原本不受重视的技术类科目上增加了科目,多了自然科学,农学实务等科目。同时在公办官学中也加了这些课程,并且通过奖学金等方式鼓励学子学习。】

【同时因为这些科目竞争较小,倒还真吸引了不少寒门和平民士子开始学习。】

【而后安乐大帝在科举取士,安排官职之时,逐步提高对技术类士子的倚重。】

【当然那时候安乐大帝的做法自然也遭到了不少朝臣的反对,因为长期以来,科举制都以进士科为尊,明经科次之,而那些什么算学、法学科都是考不上前两者的士子才会去考的,而为官之后官员内部鄙视链也几乎是这个顺序。】

【譬如我们熟悉的名臣狄仁杰就是出身明经科,哪怕他最后成了宰相,依旧被不少官员在心中暗暗鄙视。】

天幕下,狄仁杰微微叹了口气,他对文章诗词没那么擅长,更加擅长实务,所以选择了去考取明经科。

而他也的确生出过疑问,官员的好坏难道不应该更加看重实干能力吗?他不擅长做诗一点不影响他可以一年处理完1。7万件案子啊!

“安乐大帝”的确是改到了根上了!

不过她的这项改革动了朝中不少官员和士子的利益,阻力怕是也不会小。

【安乐大帝并没有公开宣布她将更加倚重技术科士子,只是先偷偷提拔,但渐渐地进士科臣子们便发现了安乐大帝用人的变化,这几年升迁更快的竟然都是什么算科、农科、自然科的士子!】

【被动了利益的朝臣和士子们自然不能忍,纷纷发起了反对,直言安乐大帝这是不尊重传统。】

【安乐大帝倒也没直接发怒,而是直接甩给了他们一张表,那张表赫然是这几年她给朝臣们工作能力的打分,而技术类官员的打分普遍比进士科臣子的打分要高得多!】

【随后安乐大帝才对众人道,“虽然朕也很喜欢锦绣文章,但为官好坏跟你的文章并没有任何关系,看的是你们为百姓做了什么,所负责的工作有没有重大突破。”

“譬如司农寺卿就应该看他有没有发现田地增产措施,有没有改进出更轻便的农具。而不是像你们这般口头上漂亮话说了一大堆,结果一看根本没为百姓做多少事。”

“你们仔细看看这些打分名单,朕对你们进士科臣子可没什么偏见,那些沉下心做实事的,朕给的分都不低,官职也是越升越高。”

“到了如今,你们还认为朕不重用你们是朕之过吗?空谈国事要不得!”】

朝臣们只觉得自己的心被重重一锤,“安乐大帝”虽是在骂当时的朝臣,又何尝骂的不是他们呢?

武皇则是合掌大笑,对着上官婉儿道,“安乐说得对,朕也不想看到朝臣们空谈国事,你回去也拟个给朝臣打分准则出来,”

朝臣们欲哭无泪,他们不是都已经科考完许多年了吗?怎么还要接受考核?!

【在这之后科举重进士科,轻明经科、技术科的状况逐渐改善,越来越多的士子不再只学那些经史典籍,而开始研究自然科学、农学等等。】

【当然学的人多了,竞争自然也就大了,也越来越多的技术科士子落第。】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技术科士子进入到民间,让华夏民间也迎来技术上的爆发。】

【科技进步从来不是单个或者几个所谓顶尖的研究所就能做到的,需要大量的普通工程师一起在实践中研究进步。】

【华夏能在短短百年时间发生这样的沧桑巨变,依靠的事整个民族科学素养的提高。】

第35章李云乐竟然想亲自上战场!

武皇听着天幕的话,原本心中的激动也渐渐褪去。

这一刻她终于知道李云乐所做的那些都是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

从来都没有捷径可言,有的只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个环节,然后等待那个爆发的时刻。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