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几位重量级大佬都发表了“反对意见”后,他才缓缓开口:“都说完了?”
底下顿时一静。
“后勤艰难?人心不服?祖制成法?”朱祁镇嗤笑一声,目光如电般扫过王佐、王直、陈镒等人,“你们说的,是困难,但不是不可克服的理由!更不是大明裹足不前、安于现状的借口!”
他猛地一拍扶手带着怒气道:“后勤艰难?当年太宗皇帝五征漠北,粮草辎重何尝不是万里转运?其艰难险阻,比之乌斯藏如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朕扫平漠北,建立北庭都护府,难道后勤就不艰难了?
事在人为!
路是人走出来的,驿站是可以修的,粮秣是可以就地屯垦或与当地部落贸易解决的!
办法总比困难多,户部、兵部,朕给你们三个月,给朕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乌斯藏后勤保障方略来,要钱,开源节流!要人,调配精干。
朕不听‘做不到’,朕要听‘怎么做’!”
王佐被怼得脸色发白,嘴唇哆嗦着,想反驳又不敢。
“人心不服?宗教根深蒂固?”朱祁镇的目光转向王直和陈镒,嘴角的嘲讽更浓了,
“朕承认,乌斯藏笃信佛教,法王教王威望高,但正因如此,才更不能放任自流!让他们继续在朕的疆土上,打着佛祖的旗号,行割据之实!
他们不是尊朕为‘文殊皇帝转世’,好啊!那朕这个‘转世文殊’,说的话是不是比他们那些法王教王更有分量?
朝廷的政令,披上佛法认可的外衣,是不是更容易被接受?邝埜刚才说了,他们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帕木竹巴和藏巴汗有矛盾,法王之间、教王之间就没有利益冲突?朝廷要做的,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利用这些矛盾,分化瓦解,拉一派打一派,扶持愿意真心归附、配合朝廷政策的势力!
同时,在驻军和流官的设置上,初期完全可以尊重当地习俗,以安抚为主,循序渐进。朝廷派去的官员,首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他们的语言,了解他们的习俗,尊重他们的信仰,然后才是引导和治理!朕要的是长治久安,不是杀鸡取卵!”
这番话,展现出了朱祁镇成熟的政治智慧和清晰的战略思路(笑话,我一个穿越来的,边疆政策不比你们熟?拿来主义玩的比你们溜!)。
他不是蛮干,而是打算利用对方尊奉自己为“文殊转世”的宗教优势,结合政治分化、军事威慑和渐进改革的手段,软硬兼施,一步步将乌斯藏纳入掌控。
这比单纯喊打喊杀或者一味怀柔,要高明得多,也现实得多。
王直和陈镒被说得哑口无言,仔细琢磨,似乎……好像……也有点道理,陛下并非蛮干?
“至于祖制成法?”朱祁镇冷哼一声,目光扫过陈镒,“太祖和文皇帝之时,国力、形势与今日能一概而论吗?彼时北元未靖,百废待兴,对乌斯藏行羁縻之策,是务实之举也是无奈之举。
如今漠北平定,国势日隆,我辈岂能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祖宗之法,当取其精髓——维护大明一统!而非拘泥于形式,若事事以祖制为圭臬,那朕和诸卿,不如都去凤阳给祖宗守陵算了,还谈什么治国平天下!”
这话说得更重了,直接点明了“祖宗之法”也要与时俱进。
陈镒老脸一红,差点被皇帝怼的憋出内伤,站在那里呐呐不敢再言。
朱祁镇重新坐回龙椅,语气不容置疑:“所以,乌斯藏之事,势在必行!此次其主动送上门来,正是天赐良机,他们不是要来朝拜‘文殊皇帝’吗?好啊,朕就让他们好好朝拜!”
“传旨:第一,接待规格,按胡卿所拟最高级别执行,场面要做足,要让他们感受到大明的富庶、强盛和天威!
第二,沿途所经重要州府,尤其是西安、成都等地,安排驻军操演,火器展示,让他们看看我大明军威!
第三,使团抵京后,朕将亲自接见,地点……就定在新建的‘寰宇同辉殿’(这是朱祁镇搞的新地标,象征天下一统)!接见时,除常规礼仪,安排翰林院选派饱学之士,向其宣讲《大明律》之精髓,尤其是关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根本大义!同时,详述北庭都护府设立后,漠北各部安居乐业,共享太平之盛况!”
这招就狠了!
一边给足面子享受最高待遇(糖衣),一边展示肌肉进行武力威慑(炮弹),一边灌输“大一统”思想洗脑(核心),一边用漠北的成功案例画大饼(诱惑)!组合拳打得相当溜!
“第四,”朱祁镇的目光变得锐利,“也是最重要的!在接见和后续的‘恳谈’中,朕会亲自向他们提出:大明将仿照北庭都护府旧例,设立‘乌斯藏宣慰使司都指挥使司’(简称乌斯藏都司)!
作为朝廷在乌斯藏的最高军政机构,都指挥使由朝廷直接委派重臣担任,常驻拉萨(唐代拉萨称“逻些”)!
三大法王、五大教王、帕木竹巴阐化王、藏巴汗等首领,皆须接受都司节制!
其现有领地、属民、僧兵,朝廷予以承认,但需登记造册,报备都司!其承袭、更替,需报请朝廷批准,由皇帝敕封!
乌斯藏内部纠纷,由都司会同各方调解仲裁,不得擅动刀兵!
同时,朝廷将逐步在要地设立卫所,派驻少量精锐驻军维持治安,保护商路,并选派通晓藏语、了解藏情的官员入都司及各要害之地担任流官,负责税收、司法、驿站管理及与朝廷联络事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