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屏幕上,那模拟的轨迹不断延伸,最终终点精确地指向沉船附近的漩涡区。“凶手把赃物和尸体绑在一起抛江。”林昼放大虚拟模型中的水流速度曲线,眼神坚定地说道,“利用暴雨制造意外假象,企图蒙混过关。”
破晓时分,长江边的空气还带着一丝凉意。夏侯杰熟练地操控着无人机,无人机发出嗡嗡的声响,在低空快速掠过长江水面。林夜站在一旁,眼睛紧紧盯着实时传回的画面,画面在他手中的屏幕上不断闪烁着。突然,他眼睛一亮,指着屏幕上的浅滩,大声喊道:“停在那里!”无人机听到指令后,缓缓降低高度,镜头逐渐拉近。屏幕上,可见淤泥中嵌着半枚生锈的金属扣,那金属扣在晨光的照耀下,散发着黯淡的光泽,样式与卷宗里死者衣物上缺失的纽扣完全一致。林昼立刻调出无人机搭载的地质雷达数据,在金属扣下方两米处,屏幕上显示出规则的矩形轮廓,这一发现让众人的心跳都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挖掘队迅速赶到现场,他们拿着工具,小心翼翼地刨开淤泥。在挖掘的过程中,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气氛紧张得仿佛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当淤泥被逐渐刨开后,地下埋着的并不是预想中的凶器,而是一个防水储物箱。这个储物箱被埋在地下多年,表面已经沾满了泥土。众人打开箱子,里面并没有尸体,只有一叠用油布包着的账本。油布已经有些破旧,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霉味。林夜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翻开账本,指尖在泛黄的纸页上轻轻划过。虽然他没有什么特殊的法术,但凭借着多年的刑侦经验,他从墨迹晕染的程度看出书写时的急促。账本上清晰地记录着:1995年7月,多笔大额现金流向一个叫“江龙”的船运公司,备注栏写着“处理浮尸费用”,这一发现让众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更惊人的发现还在后面。账本最后夹着一张泛黄的船票,那船票已经有些破旧,边缘也有些磨损。船票的始发港是上游的古镇码头,日期正是案发前三天。林夜迅速调出古镇的监控录像,那是近年才加装的设备,但保存着旧数据,画面有些模糊不清。在画面里,可以看到一个穿着蓑衣的男人背着麻袋走向码头,麻袋的缝隙里掉出一截染血的缆绳,而不是青铜残件。“凶手用普通货船转运尸体。”夏侯杰指着船票上的印章,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兴奋,“而‘江龙’公司,正是当年沉船的所属方,这其中一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个发现让案件突然变得明朗起来。林夜的脑海中迅速回忆起博物馆失窃案的嫌疑人日记,里面提到过从旧货市场买到的“沉船遗物”。他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说道:“那截缆绳很可能被当作纪念品出售,最终通过二手市场流入嫌疑人手中,成为他模仿作案的‘灵感来源’。”林昼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着,说道:“当年的走私团伙用尸体掩盖赃物运输,而现在的嫌疑人,只是拾人牙慧的模仿犯,以为自己能够逃脱法律的制裁。”
两周后,《忠义山河》这款游戏更新了“沉冤档案”资料片。玩家们需要扮演刑侦专家,在虚拟的世界里通过仔细分析现场的纤维残留、水流轨迹等细节来破解陈年旧案。林昼特意设计了“缆绳溯源”关卡,在这个关卡中,玩家必须根据材质分析和详细的物流记录,追踪虚拟证物的来源,以此来揭开案件的真相。在游戏论坛上,有玩家兴奋地晒出自己用游戏里学到的纤维比对法,帮家人找到了丢失多年的传家宝,这让更多的玩家对这款游戏充满了期待。
“这是最新的DNA比对结果。”夏侯杰将报告放在桌上,报告上的数据清晰地显示,储物箱里的账本上检出的DNA,与当年失踪的文物走私团伙成员高度吻合。邹善在一旁认真地整理着旧报纸,突然,他眼睛一亮,指着某篇报道说道:“1995年那场暴雨后,有个船运公司老板离奇失踪,会不会就是‘江龙’的负责人?”林夜和林昼对视一眼,立刻调出人口失踪数据库,在众多的数据中仔细寻找着。终于,他们找到了该老板的照片,照片上的男人正是监控里穿蓑衣的男人,这一发现让案件又有了新的进展。
暮色降临,办公室里的灯光逐渐亮了起来。林昼突然指着后台数据惊呼:“哥,玩家破解‘水流轨迹’谜题的正确率达到79%!”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旁,有玩家留言:“在游戏里学会了看水文图,今天帮社区预测了积水点。”邹善端着水果盘走过,故意在林夜的电脑上按出个指纹,笑着说道:“下次再熬夜看卷宗,就把你们的台灯全换成定时开关,要注意身体啊。”
窗外,警笛声由远及近,仿佛在催促着他们继续揭开真相的面纱。夏侯杰的电话同时响起,电话那头传来急切的声音。林夜和林昼几乎同时打开案件卷宗,手指在触控屏上划出虚拟连线。这一次,他们先调出了“江龙”公司老板的失踪案卷,决心在数字技术与传统刑侦交织的脉络里,让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沉冤,通过数据与逻辑的经纬,逐渐显影出真相的清晰轮廓。而物证室展柜里的缆绳样本上,激光扫描仪正投射出一串坐标,那坐标仿佛是一把钥匙,指向当年货船沉没的精确位置,等待着众人去开启那尘封已久的秘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科技感十足的实验室中,一台先进的激光扫描仪正嗡嗡作响,它发出的那束锐利而明亮的激光,精准地在缆绳样本上投下密密麻麻的坐标点。这些坐标点如同神秘的指引符号,在经过复杂的数据分析和比对后,最终精准无误地指向了长江主航道那醒目的17号浮标。
打捞队的队员们身着专业的防水服,在夜色的笼罩下连夜展开了紧张的作业。此时,林夜静静地站在船头,江风呼啸着吹过他的脸庞,他的目光紧紧地锁定在声呐屏幕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屏幕上那个原本模糊不清的轮廓逐渐变得清晰起来,那是一个规则的矩形。林夜仔细地将其与三十年前那泛黄的沉船档案进行比对,惊喜地发现,这个轮廓与档案里货舱的结构竟然完全吻合,每一条线条、每一处转折都分毫不差。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到了凌晨三点。此时,雨丝如牛毛般细密地飘落,打在打捞设备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几名专业的切割人员,戴着厚重的防护手套,手持先进的切割工具,开始小心翼翼地切开那锈迹斑斑的货舱门。随着切割工具与金属的摩擦声,货舱门被缓缓切开,一股带着腐朽气息的空气扑面而来。所有人都被舱内的景象震惊了:在成捆的缆绳之间,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二十七个编号铁箱。这些铁箱的箱盖上,刻着一个个清晰的火漆印,经过仔细辨认,发现这些火漆印与“江龙”公司账本上的火漆印完全相同,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尘封已久的秘密。
“开箱。”夏侯杰的声音在雨幕中显得格外沙哑,那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队员们纷纷行动起来,开始依次打开铁箱。当打开第七个铁箱时,林昼突然屏住了呼吸。他看到箱底铺着一层油布,油布上静静地摆着一具完整的人体骨架。这具骨架的手腕和脚踝处,缠着与浮尸案死者相同的缆绳,那缆绳已经被岁月侵蚀得有些发黑,但上面的纹理依然清晰可辨。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骨架的手中紧紧攥着半张船票,船票虽然已经有些褪色,但上面的日期依然清晰可见,正是1995年7月15日,与“江龙”老板的失踪时间分秒不差。
“这是当年的船运公司老板。”林夜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取出船票,仔细端详着。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敏锐和果断,“他不是失踪,是被同伙灭口后藏尸货舱。”说着,他指着骨架颅骨上那一道明显的裂痕,神情严肃地分析道,“钝器击打致死,与卷宗里浮尸的致命伤类型一致。”此时,夏侯杰已经翻开了最新的DNA报告,报告上的数据清晰地显示:“货舱里的二十七具骸骨,DNA与当年失踪的文物走私团伙成员完全吻合。”
这个重大的发现让案件的性质陡然逆转。原本以为只是一起普通的单一凶案,现在看来,三十年前的“浮尸案”竟然是整个走私团伙的灭口行动。林昼迅速在脑海中梳理时间线,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专注和冷静。1995年7月,这个团伙在运输走私文物的过程中发生了内讧。幸存的成员们心狠手辣,他们将同伙杀害后,用粗壮的缆绳紧紧绑住尸体,然后沉入江底。为了掩盖罪行,他们还精心制造了货船失事的假象,企图让一切真相都随着沉船永远沉入江底。
“凶手把尸体藏在货舱,再炸沉货船。”林夜指着声呐图像里那清晰可见的爆破痕迹,分析得头头是道,“暴雨只是掩护,真正的抛尸时间比我们想的更早。”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仿佛在揭开一个隐藏了三十年的阴谋。
更关键的线索藏在第十六号铁箱里。林昼怀着激动的心情打开一个防水笔记本,笔记本的纸张已经有些泛黄,但上面的速记符号依然清晰可辨。他仔细地研究着这些符号,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逐渐解读出了其中的含义。原来,里面记录着走私路线,最后一页还画着长江沿岸的十几个红点,其中一个红点上赫然标着“博物馆地下仓库”。
“这是当年的销赃网络。”夏侯杰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博物馆失窃的连弩复制品,材质配方与走私文物完全一致,凶手很可能用当年的库存材料复刻了凶器!”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兴奋和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案件即将侦破的曙光。
破晓时分,天空渐渐泛起了鱼肚白。林夜站在博物馆的监控室里,神情专注地将笔记本上的红点与现代地图进行比对。他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滑动,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和期待。当光标落在废旧船厂的位置时,屏幕突然闪烁起来。那里的实时监控显示,一个身穿雨衣的男人正拖着行李箱,脚步匆匆地走向仓库。他的身影在雨中显得有些模糊,但林昼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是他!”林昼激动地喊道,他认出那人正是博物馆失窃案的嫌疑人。他仔细观察着嫌疑人手中的行李箱拉杆,发现其样式与货舱里的铁箱锁扣如出一辙,这无疑又为案件增添了重要的线索。
抓捕行动在暴雨中迅速展开。夏侯杰带领着队员们,如猛虎般冲向仓库。当夏侯杰一脚踹开仓库大门时,嫌疑人正慌乱地将一叠青铜残件放入行李箱。箱子里还躺着半具仿制的连弩模型,那模型制作得十分精细,仿佛在诉说着嫌疑人的罪恶行径。林夜敏锐地注意到嫌疑人鞋底的淤泥,他立刻联想到货舱里的沉积物。经过专业人员的快速检测,发现两者成分完全相同。这意味着,这个人不仅模仿作案,还找到了当年的走私窝点。
“他在旧货市场买到了当年的缆绳,又从沉船里捞出了走私文物。”夏侯杰举起搜出的日记,语气坚定地说道,“他把账本上的速记符号当成了藏宝图,一步步复刻了三十年前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