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四合院:一人纵横 > 第2067章 赤红魔晓2(第2页)

第2067章 赤红魔晓2(第2页)

陈晓看着模型里的生命维持系统,那里预留了一个小小的培养舱。他想起科多斯多瑞兹的温室,那里的魔法土壤能让小麦一年三熟。"不仅能发芽,"他微笑着挥动魔杖,模型的培养舱里突然长出一株虚拟的绿色幼苗,"还能结出比地球更饱满的果实。"

幼苗的叶片上,隐约能看到细小的咒文纹路在闪烁,像阳光洒在露珠上的光芒。陈晓知道,这株虚拟的幼苗,终将在真实的月面上扎根——不是依靠单纯的魔法,也不是依赖纯粹的科技,而是凭借两者交织的力量,在宇宙的画布上,写下属于人类的新故事。而那些刻在金属与土壤里的咒文,终将和电路板上的电流一起,化作探索未知的灯塔,照亮更远的星空。

1980年的冬雪覆盖了清华园的屋顶,陈晓踩着积雪走进特殊材料实验室时,林薇正对着显微镜记录数据。载物台上的月壤样本里,几粒绿豆大小的嫩芽正顶着冰晶生长——这是用魔法改良的玉米种子,在模拟月面环境下的第七天,根系已经长出了细密的绒毛,绒毛尖端泛着淡淡的银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魔法催芽咒的效果比预期好30%。”林薇调出一组对比数据,普通玉米种子在同样环境下第七天还停留在破壳阶段,“但根系的抗寒咒阵出现了衰减,你看这里的银线变细了。”她指着显微镜下的根系横截面,原本缠绕的魔法能量线像老化的电线般松散。

陈晓从恒温箱里取出另一组样本,种子外壳上刻着新的咒阵图案:“加了‘能量循环符’,让根系吸收的月面辐射能反向滋养咒阵。”他用魔杖轻触培养皿,嫩芽突然舒展叶片,表面的冰晶瞬间化作水汽,“科多斯多瑞兹的植物魔法课提到过,当咒阵形成闭环时,能实现能量自循环。”

实验室的门被推开时,带着一股寒气。王工裹着军大衣闯进来,手里的公文包上还沾着雪粒:“小陈,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的紧急会议,关于生命维持系统的魔法适配方案。”他递过来的文件袋上印着“绝密”字样,封条是烫金的航天标志。

会议在航天部的保密会议室召开,长条桌旁坐着十几位专家,每个人面前都摊着飞船座舱的设计图。总设计师敲了敲桌面:“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航天员在太空中可能遭遇的魔法场干扰——我们的模拟测试显示,当飞船穿越范艾伦辐射带时,体内的魔法残留会引发眩晕。”

陈晓翻开文件里的检测报告,航天员的体检数据旁标注着魔法场强度值:非魔法人士体内的自然魔法场约0。02格林,而经过短期魔法适应训练的人能达到0。05格林,但这仍不足以抵抗辐射带的干扰。

“需要‘场域同步咒’。”他在图纸上画下一个环形咒阵,“在舱内设置三个能量节点,形成稳定的魔法场罩,让航天员体内的魔法场与舱体同步。就像给磁场中的指南针加个固定装置,无论外部干扰多强,指针始终保持稳定。”

一位老医生皱起眉头:“这会不会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我们做过动物试验,高强度魔法场会让小白鼠的细胞分裂速度加快。”

“所以要控制在0。1格林以内。”陈晓调出一组曲线图,“这是科多斯多瑞兹的人体魔法耐受研究,0。1格林是安全阈值的上限,既能抵抗辐射干扰,又不会影响细胞周期。我们还可以在舱内放置‘平衡水晶’,当外部辐射增强时,水晶会自动调节场强。”

散会时,总设计师单独留下陈晓:“下个月要进行载人飞船的地面全流程模拟,你的团队需要驻场保障。特别是逃逸塔的魔法制动系统,这是航天员的最后一道安全线。”

逃逸塔是飞船最顶端的锥形装置,传统设计依靠火箭发动机实现紧急分离,但重量超过300公斤。陈晓团队设计的魔法制动系统,用六组“反重力咒阵”代替发动机,能在0。5秒内产生向上的推力,重量仅50公斤,却能达到同样的制动效果。

模拟试验场设在酒泉的沙漠深处。当陈晓带着林薇和王工赶到时,逃逸塔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林薇爬上塔架,用特制的刷子给咒阵补涂抗风沙涂层——这种涂层里混合了沙漠甲虫的甲壳粉末(从苏联魔法生物研究所交换所得),能在极端干旱环境下保持魔法活性。

“风速超过12米秒时,咒阵的能量输出会波动。”负责气象监测的工程师递过来一份报告,“昨天的大风测试中,制动时间误差超过了0。3秒。”

陈晓抬头看了看天色,远处的沙丘在风中流动。他突然想起科多斯多瑞兹的防风魔法,那些刻在西伯利亚魔法天文台屋顶的“气流引导咒”,能让强风绕过建筑形成漩涡。“我们可以在塔架底部加一组辅助咒阵。”他在沙地上画出草图,“当风速超过10米秒时,辅助咒阵启动,将气流导向侧面,就像给逃逸塔加个隐形的挡风板。”

三天后的大风天气里,改良后的逃逸塔进行了紧急分离测试。当模拟火箭爆炸的冲击波传来时,陈晓握着控制魔杖的手微微出汗——这是首次在自然强风环境下测试魔法制动系统。塔体分离的瞬间,六组咒阵同时亮起红光,监测屏上的上升加速度曲线比设计值还平稳,制动时间误差控制在0。05秒以内。

“成功了!”林薇激动地跳起来,却被风灌了一嘴沙。陈晓看着屏幕上的咒阵能量分布图,辅助咒阵形成的气流屏障像透明的碗,将狂风稳稳挡在外面。

深夜的营房里,王工翻出一瓶珍藏的二锅头:“当年你刚回国时,谁能想到魔法能用上火箭?”他给陈晓倒酒时,手背上的疤痕在灯光下格外清晰——那是1965年高压舱事故留下的纪念,“现在连基地的炊事班都知道,陈所长的魔杖能让冻住的水管自己解冻。”

陈晓抿了口酒,望着窗外的星空。通信兵刚送来科多斯多瑞兹的最新期刊,上面刊登了他关于“魔法场与引力波相互作用”的论文,配图是月球车传回的月面魔法场分布图。“其实魔法从未离开过人类文明。”他想起刚入学时,导师用魔杖点燃壁炉的场景,“只是以前我们把它当奇迹,现在把它当工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1983年的春天,载人飞船的最终设计方案通过评审。陈晓站在总装车间,看着工人将平衡水晶嵌入驾驶舱。水晶来自昆仑山深处的魔法矿脉,是去年组织专门勘探队找到的,内部天然形成的纹路恰好构成了基础稳定咒阵,省了不少人工蚀刻的功夫。

林薇正在给舱内的生命维持系统做最后检查,她的魔杖尖端缠着一根细导线,连接着系统的传感器。当咒语念出时,导线末端的指示灯依次亮起——这是她发明的“魔法诊断术”,能通过能量波动判断机械故障,比传统检测方法快十倍。

“发现一个小问题。”她突然指着氧气循环装置,“这里的咒阵能量有点紊乱,可能是焊接时的高温影响了。”陈晓走过去查看,果然在金属接缝处发现了咒阵断裂的痕迹,用修复咒处理后,能量曲线立刻恢复了平滑。

发射前一周,所有参试人员进行了最后一次演练。当模拟发射程序进行到倒计时10秒时,陈晓突然注意到逃逸塔的辅助咒阵能量有微小的下降。“是地下的磁场干扰。”他立刻判断道,基地附近有座铁矿,导致局部磁场强度比设计值高0。3特斯拉。

解决方案来得很快:在塔架底部埋设一圈磁石,用“反向磁化咒”处理后,形成抵消铁矿磁场的反向磁场。当重新测试时,咒阵能量稳定得像块磐石。

发射当天的清晨,戈壁滩的空气清冽如洗。陈晓站在指挥大厅的后排,看着屏幕上的航天员挥手致意。林薇紧握着备用控制魔杖,指尖因为用力而发白——这根魔杖是陈晓送她的礼物,杖芯用的是雷鸟羽毛的末梢,与他自己那半截属于同一只鸟的尾羽。

“点火!”随着指令下达,火箭拖着橘红色的尾焰升空。逃逸塔在倒计时120秒时自动分离,分离瞬间,地面观测站捕捉到一道淡金色的光痕——那是咒阵制动时释放的能量,在蓝天上划下短暂却明亮的弧线。

当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的消息传来时,大厅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陈晓看着屏幕上实时传回的舱内数据,平衡水晶散发的淡蓝光晕中,航天员的生理指标平稳得像教科书范例。他突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在中关村的实验室里,用魔杖驯服铀颗粒的那个清晨。

深夜的庆功宴上,总设计师端着酒杯找到他:“下一步,我们要建空间站。”他递过来一张草图,上面画着几个连接在一起的舱段,“需要你的团队设计能在太空中对接的魔法锁扣,还要解决长期驻留的辐射防护问题。”

陈晓接过草图,指尖划过舱段连接处——那里可以用“空间锚定咒”,让两个舱体在对接时保持绝对静止,误差不超过0。1毫米。“还可以在舱外设置可展开的魔法帆。”他补充道,“用记忆金属做骨架,展开后像蝴蝶翅膀,既能收集太阳能,又能防御微陨石。”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落在草图上。林薇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张刚收到的电报:月球观测站的选址已经确定,就在雨海附近那个古老能量装置的边缘。“苏联魔法部说可以派专家来协助。”她笑着说,“他们终于承认,我们的月面魔法场研究比他们领先了。”

陈晓望着月光下的草图,突然觉得那些线条活了过来——空间站的舱段像一串发光的珠子,在地球轨道上缓缓转动,魔法帆反射的阳光像一条银色的丝带,连接着天地。他想起导师信里的话:“宇宙的法则从不偏爱任何一种探索方式,只奖励那些敢于跨界的勇气。”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