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顿了顿,嘴角微扬。
“那样的话,我就从未真正死去。”
视频结束,灯光亮起。十七位学者默默起身,无人言语。但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包中取出一只小巧的陶瓷杯??款式各异,材质不同,却都刻有一个共同标记:底部极小的“遥”字。
他们依次走到房间中央的铜炉前,注入清水,点燃火种。
水沸时,十七杯茶同时冲泡。
蒸汽交织上升,在会议室顶端凝聚成一片薄雾。雾气缓缓流动,最终拼出一行字,持续五秒后消散:
>“爱比规则更久。”
会议记录后来被封存,编号X-7749。文件末尾附有一段手写批注:
>“本项目终止。建议永久列为‘不可解释但必须尊重’事件。另:每年清明,请为江南宁氏茶院献上一盏清茶,无论是否有人接收。”
---
多年过去。
宁宸老了。
白发覆额,步履蹒跚,唯有眼神依旧清明。他每日清晨仍坚持亲自采茶、炒茶、煮水、斟茶。阿禾也已两鬓染霜,但她总会在第一杯茶泡好后,轻轻放在院中石桌上,对着空椅说一句:“姐姐,今天的茶好了。”
人们说,每逢清明前后,江南小院上空总会飘起细雨,却不湿衣衫;茶树新芽会散发出奇异幽香,吸引百鸟盘旋鸣叫;更有旅人声称,曾在月下瞥见一道模糊身影立于泉边,手持蓝釉杯,静默凝望。
无人敢上前打扰。
因为他们知道,那是记忆本身在行走。
宁宸八十岁生日那天,天空放晴。他坐在院中,捧着最后一杯亲手泡的茶,目光悠远。
阿禾握着他的手,轻声问:“疼吗?”
他摇头,微笑:“一点都不疼。反而觉得……很暖。”
话音未落,一阵清风拂过,卷起几片茶叶,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其中一片,轻轻落在他唇边。
他合上眼,呼吸渐缓。
最后一刻,他仿佛听见有人在耳边低语:
“这一次,换我来接你。”
众人围拢而来,却发现他嘴角含笑,面容安详,如同沉入一场不愿醒来的梦。
葬礼很简单,遵其遗愿,骨灰撒入茶园。那年冬天,罕见地下了一场大雪。次年开春,茶树竟提前半月发芽,且每株主干之上,皆自然生长出一个微小凹痕,形状酷似一枚怀表。
考古学家后来考证,那块陶瓷残片经碳十四测定,年代无法确认??既非现代工艺,也不属于任何已知文明。最终定名为“忆瓷α型”,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在所有保存完好的“忆瓷”出土点,均发生过类似事件:夜晚有人听见歌声,清晨发现杯中有水,或是梦见一位素未谋面的女子,轻声道谢。
没有人再试图解释这一切。
因为世人渐渐明白:
有些存在,不需要证据。
就像春天总会来,就像茶香永不散。
就像那个名叫林知遥的女孩,用一生证明了一件事??
当爱足够深,记忆便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