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就算薛凝说的是真的,父皇,那也只能是他们这些外戚,私下里打着母妃还有儿臣的名头,去为非作歹罢了。
若是真的,父皇不用轻饶,儿臣也不会放过坏母妃名声之人!”
永顺帝看着薛凝说道,“宸王已经是如此说,你怎么看?既然是为了这两条人命,那朕可以让大理寺亲自去查,等后审理。。。。。。”
话落,永顺帝沉声说道,“薛凝,你可知,今日朕要审理的案子,何其重要,事关漠北军饷,这可是我大周朝的根基,你因为几个平民,就随意的敲这登闻鼓,你可知罪!”
永顺帝威胁的口吻,看向朝堂上,背脊挺直,跪着的薛凝。
薛凝却眸色平静,从始至终的从容不迫,丝毫没有紧张害怕,甚至她的淡定,在永顺帝看来,都胜过了当朝不少大臣。
就算永顺帝对薛凝不喜,却也不得不承认,薛凝有些地方,跟封羡一样,让他不喜,但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优秀。
这会儿,薛有道连忙上前一步,跪在了薛凝旁边,生怕薛凝接着较真,万一继续说科举这件事,岂不是要将自己也连累了!
薛有道磕头道,“陛下,都是老臣的错,管教子女不严,让薛凝在这个节骨眼上,为了几个平民敲登闻鼓,臣有罪,恳请陛下惩罚。
既如此,请陛下准老臣先行带着薛凝回宅子,等候陛下宣召。
那漠北军是我朝要事,还是以军饷为先,陛下审理之后,再召见薛凝。这几日,臣会在家中,好生教导薛凝。。。。。。”
永顺帝对于薛有道的识时务,还是满意的,“既如此,那就。。。。。。”
他是想让薛凝离开这里的,科举的案子他会审,但不是现在!
永顺帝的偏心,所有朝臣此次都看的清明,都觉得太子要完了。
可薛凝却在皇上开口,准许薛有道带自己离开的那一刻,她再一次开了口。
“陛下,刚刚臣说的,只是状告的第一件。
臣此次告御状,第二件,状告的是京兆尹薛严大人。”
薛凝的话音一落,全场倒吸一口冷气,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薛严,还有地上跪着的薛有道。
就连薛有道都懵了,随后气的脸色涨红,低声呵斥。
“薛凝,你个逆女,你是不是疯了!薛严可是你兄长,你竟然连你兄长都状告!”
薛凝眸光冷淡的看了薛有道一眼,与此同时,薛严也快步走上前,跪了下来。
“臣薛严,京城京兆尹,不知薛。。。。。。薛掌坛,为何状告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