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
段豪将大本营从平城迁至邺城,这一决策是他因为势力的扩大而做出来的改变。
平城地处边陲,而他如今已坐拥冀、幽、平三州,势力如日中天,而且段豪十分明白,自己并不可能在这里偏安一隅的活着,要想活下去,只有对外扩张。
如此之下,段豪要想扩张,那么必须要把自己的大本营往中原地区靠拢,而其邺城则就是最佳的选择。
一方面邺城处于中原地区,另一方面,处在异族叛军对抗的前沿。
如此之下将根基往前推移,方能更好地抵御外敌、掌控局势。
于是,段豪则就把大本营搬迁到了邺城,而邺城则就成了他新的战略据点。
此刻,段豪伫立在邺城的府邸中,手中紧握着来自建康的文书。
文书上字迹清晰,透露着重大讯息:‘叛军内部祸起萧墙,自相残杀,局势动荡不安。’
‘朝廷迫切希望段豪能迅速集结兵力,挥师讨伐叛军,收复洛阳,拯救危局。’
为了激励段豪全力以赴,朝廷不仅言辞恳切,还在明面上给予了极高的礼遇……封段豪为辽王,都督平、幽、冀三州诸军事。
这一封赏,意义非凡。自大周帝国建立以来,段豪是首位获封异姓王的人物,堪称开天辟地头一遭。
更令人瞩目的是,他的封地竟位于帝国核心区域,足见朝廷对他的倚重与期许,同时也暗藏着几分无奈与妥协。
其实对于建康朝廷而言,面对叛军此时内乱,他们正是北伐的好机会,若是可以的话,能收复失地,中兴大周帝国。
但是建康朝廷面对这种局势,却是有心无力,因为建康朝廷建立至今,欧阳通还没有完成对于南方的统战工作……
自从杨乂和杨雄死后,南方的世家大族,就逐渐的做大,而在南方的另外两个封王,会稽王,豫章王,在之前的战争中,为了能筹备更多的兵力,财力,对于世家大族,那是大幅度的放权。
如此之下,此时的南方世家势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而面对北伐,这些人想的则是,北方战争,关我们南方什么事情?
凭什么你们北方打仗,我们出钱,出兵呢?
其次再加上欧阳通之前对于世家大族的自治政策,从而导致了,统战工作十分难做,面对这种好机会,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当然这也是李黎劝说杨豹,组建自己军队的核心意义。
李黎一眼就看出来了大周帝国的南方政局,他知道,眼前的大周帝国,防守尚可以,但是若是面对北伐的好机会,大周帝国,势必无法完成北伐的统战。
所以为了应付这个时机,那么必须要组建出来一个属于朝廷自己的军队。
而现在这个时机来了,但是征北军虽然建立了,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实杨豹则是想出征了,但是李黎劝阻了。
因为李黎看清了,征北军虽然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内核不稳,若败了,那么大周帝国就再也没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