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在心头最后一块无形的巨石,随着那盏琉璃灯火在人群中消失,也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挪开。
一种难以言喻的轻松感,如同清凉沁骨的泉水,漫过她连日来紧绷的心弦。
纵知一切都不会结束,但所谓关关难过关关过,至少这桩险之又险、牵涉巨大的秘密行动,终于尘埃落定。
夜色璀璨,人声鼎沸,晚风拂过面颊,带着微凉的惬意。
焕游笙嘴角牵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旋即恢复沉静。
她不再停留,重新迈步,汇入灯火流淌的长街。
步履间,悄然多了一份轻快与释然。
……
世安公主是在半月后重返朝堂的。
彼时,被付之一炬的明堂废墟与天堂已然清理干净,新的地基正在挖筑,巨大的木料石料源源不断运入宫城。
杜若焚烧两座象征之地带来的巨大阴霾,似乎也随着瓦砾的清除和重建启动而被一扫而空,他的名字逐渐不被人提起,仿佛从未存在过。
一切向好,唯有皇帝,衰老得愈发快了,原本乌黑的长发已经花白。
重临朝堂的世安公主身形愈显清减,面色带着大病初愈的苍白,行动间偶有贴身侍女翠晴不着痕迹地搀扶。
然而,在那看似单纯的眉眼之下,却首次清晰地透露出对政务的关心,甚至是某种洞悉后的热衷。
她不再只是沉默地旁听,神游天外,在涉及民生、赋税乃至边备等议题时,她总会适时提出经过深思熟虑的见解,条理清晰,切中要害。
虽然从不言辞激烈,但那份敏锐,却令不少老臣暗自心惊。
渐渐地,洛阳城内开始流传一个说法:这位大器晚成的世安公主,骨子里或许真正承继了当今女帝令人敬畏的政治手腕与决断能力。
随着皇帝日渐衰老,立储之事在朝堂上被频繁提及,世安公主的名字开始与逍遥王,以及近来风头正盛、被某些势力视为“新锐”的皇帝侄儿庆王并列,成为储君热门人选之一。
这微妙的变化,自然也落在了焕游笙的眼中。
为免引动皇帝猜忌,于双方皆宜,她刻意减少了与世安公主的往来,两人之间维持的距离感清晰可见。
时间悄然滑入七月流火时节。
连日纳凉筵席不断,焕游笙也未再错过慕容遥的棋子百花宴。
虽正午仍旧炎热,但早晚已能感受到丝丝凉意,人们尽情享受着令人窒息的闷热过后难得的清凉惬意。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日子里,一场酝酿已久的大雨,终究还是毫无征兆地倾泻而下。
小剧场:
安诺伽罗:古娜拉黑暗之神,呜呼啦呼,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