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也不说话了。
群臣继续议论,接着便是“楚”国号,提此的翰林编修被骂得狗血淋头,贾家祖地是金陵楚地,但“楚国”偏居一隅,岂能适合于大一统帝国?
诸葛辅沉思许久,目光明亮道:
“日月为明。”
“幽而复明。”
“大明帝国,再适合不过!”
“陛下乃当世神明,既是煌煌大日,又是照亮苍生黎庶的月亮,况且意在追求更光明的社稷治政,让天下民生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几位重臣思虑再三,纷纷颔附议。
就连贾政都觉得大明帝国非常不错。
然而,饱读百书的翰林院大儒又出言否决了:
“西域更西方,有明教,拜明教,火明教,以明为国号,实为不妥,朝廷如今疆域辽阔,不可侧重一方。”
众臣深深皱眉,这个理由太过牵强,没有多大的说服力。
翰林院大儒神色严肃,语气坚定道:
“最相斥的是什么?贾五行属水,明五行乃火,自古水火不容,绝不可以‘明’为国号。”
听到这,群臣立刻闭嘴,贾政也息了心思,五行相克,绝对行不通!
翰林院大儒站起身来,不疾不徐地说道:
“礼乐昌民莫过于周,国泰民安莫过于周,虽说历史上有几个以周为国号的朝代,但“周”国号非常合适。”
“周,圈内大吉,放在江山百姓,便是苍生黎庶大吉大利,国祚绵长,走向盛世。”
略顿,他继续提议:
“亦或是大宁王朝,百姓生活安宁平和。”
“从陛下颁布的免税国策,百姓追求于藏富于民,民生安定,且希望后世子嗣必须遵从。”
“要么‘周’,要么‘宁’!”
中枢重臣们闻言沉默不语,确实难以反驳,这两个国号应该符合陛下的心愿。
诸葛辅环顾四方,见无人反对,便撰写公函,亲自觐见陛下。
一个时辰之后,他手拿圣旨返回。
“辅大人?”众臣赶紧询问。
诸葛辅毕恭毕敬地将圣旨放在案桌上,肃声道:
“陛下意在大宁朝,希望苍生安宁,每一个百姓都能过上宁静平安的生活。”
“年号为神照,今年改为神照元年!”
中枢重臣们齐齐躬身,异口同声道:
“陛下心系百姓,社稷安宁,神照苍生,无病无灾!”
贾政也跟着朝拜,脸上喜不自禁。
过去已是历史尘埃,迎接大宁王朝统御四方!!
大宁开国皇帝之父,一想到这个尊称,贾政低着头独乐。
群臣相继离开翰林院,回内阁颁布诏书,传告天下。
另外,还得紧锣密鼓地筹办登基大典和帝王婚礼,都是在同一天,从清早到傍晚事无巨细,何况天下各国的君主都亲自来了,这将是神京城前所未有的隆重辉煌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