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不知道,但按照他对烽燧升烟规则的认识,事情只能是她想的那样。
“别多想,在家好好休息好好吃饭,如果一个人不敢睡,就去问问她们,看看有没有人能来陪你。”没想到这一刻能冷静下来,能想起该给对方说些什么的人是赵野,“好好照顾自己,我得走了。”
他把腰带系牢,又走回来在她嘴唇上用力地吻了下,而后头也不回地往院子里去了,去牵那匹才拴上的马。
“……”她心口忽然刺痛,好像要失去他似的,果断跳下床追着他的脚步去。可人才走到门口,眼睛就只能望见他的一个背影了。再一眨眼,彻底消失不见。
——
后来章絮才听说,每年入冬之前匈奴都会派人来打,有时早一些,有时晚一些,但肯定拖不到第一场雪下来的时候。他们要粮食过冬,就得来抢他们的粮食。不知道这回是哪个村子被袭击了,短短半日,曲长便集结了五百人,要往狼烟飘来的地方赶去。
属国骑射营的去了大半,因为这回来的十有八。九是草原骑兵,他们人高马壮,让步卒先行,实在是以卵击石,所以眼下只有他们能与之一战。
但紧急集结通常只能调遣百人。不过数百人,便要去面对完全未知的战况。
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入侵。是到了第三日,酒泉校尉下令,要屯田村的步卒也要整装待发奔赴北方的时候。是她坐在家门口看见村子里的男人们一个一个离了家,成群结队地离去的时候。
原本热热闹闹的村子一下就空了,再也听不到傍晚生火烧饭时,各家各户传来的烟火声。一间又一间小屋子。房门紧闭,任由即将来临的冬日狂风侵袭。
她们得不到任何有关前方的消息,每日去村头问,得到的回答也都是,“没你们想的那么严重,再等等。等等他们就回来了。”
她不喜欢等,天知道她有多讨厌等待,那种温吞的钝痛感,只能将她一片一片凌迟处死。
她开始有些吃不下饭。睡觉要抱着赵野的衣裳。越来越不爱说话。天色一暗沉就会莫名其妙的落泪。整个人就像被抽去了魂魄那般。
最后是阿和的哭声唤醒了她。她终于走出房门,去找那些整日在村头聚在一起闲聊的女人们。
“好久没见到你,怎么瘦了这么多?”
瘦了吗?她根本顾不上自己,原本的三餐饭。慢慢的变成了两顿,一顿。有时候整日都咽不下一口,躺在床上昏昏沉沉。
“你们知道他们还要打多久么?已经去了大半个月,一点消息都没回来。”她怔怔地询问这些可怜的同道中人,希望能从她们嘴里获得一丝慰藉。
“才过去一个月不到,还早得很呢。有时能打到来年春。冬天地里没庄稼种,就要打起来。”
也有人安慰她,“不会太久。他们打仗也要轮换的,分前方后方。前方挺住了,没出事,等到了后方就能好好休息,吃饭,睡觉。运气好能活下来的,事情结束就会回来。”
她愣愣地点了点头,但脸上的表情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好,她想要的并不是这种虚妄的希望。活着就能回来,三岁小孩儿都知道的话。她真正想问的是,他们要如何才能平安活下来。
没人能给出答案。
“你这丫头,才来没多久吧。”有名妇人见她面生,这样问。
“这是我到酒泉来的第四个月。”她无意识地抬手理了理鬓边的乱发,以缓解内心的慌乱。
“还很年轻啊。”女人们羡慕她,“习惯了就好了,我已经死了三个男人。”
“她是五个。那个阿母是七个。”
这完全不是她想要的话,她走到离边关这么近的地方不是为了听这样的话。
“……我不想再等了。”章絮握紧了拳头做出决定,“我不想再等到他迟迟不能归来的消息。”她想起曾经就红了眼眶,“我……嗯……我也要去战场上。”
“我也要去。”
——
没人知道她是怎么去的,在无比混乱的时刻,没人在意这个弱小女人的去向。
村子里的阿母来接她家几个孩子的时候,就看见她瘦弱的背影,还有肩上背的那个大药箱。
战时集市上是见不到马的,我想,她应该是一个人固执地走着去。
不会太远,打的住的地方就在酒泉,她日夜不停地走,最迟三日也能到了。他们就隔着这么近的距离。
幸好没人在意她。
越往战乱的地方走,越没有人在意她。也许上一个人叮嘱她往回走,但说完扭头就忘了,然后放任她继续往腹地行进,再遇上下一个来驱赶她的人。管他们呢。
没见到赵野,她是不会回头的。
“这位官爷,想问一下,你知道骑射营的人都去哪儿了吗?”她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没办法把自己赶走的人,从箱子里拿出金创药,边给来人包扎伤口,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