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阳听闻,难掩兴奋。
等了这么久,终于盼来回音!
他赶紧凑近细看,上次托老郑带出去的几件玉器全出手了,价格比国内高出不少,利润翻了一倍!
除去给老郑的友情服务费,剩下的就是赚的,足有三千块呢。
“老郑大哥,”苏阳喜上眉梢,半开玩笑地说,“照这意思,我这货在国外还吃得开?没让人退货嘛!”
老郑用力点头:“好着哩!就是走海运嘛,周期太长,得耐着性子等。”
苏阳摆摆手,时间倒是无所谓,现在也不急着用钱,但是海外市场还得慢慢做,现在虽然成不了什么气候,但是好事多磨嘛。
现在先慢慢的摸着石头过河,等过几年网络达了,就可以更好玩的开拓海外市场了,这是一个无比宏大的蓝海。
“不过嘛,现在我没现金,回头你有空去我那里坐坐,我把账目给你结了。”
“谢谢老郑大哥!”苏阳道了谢,随即认真起来,“后面我还想试着再走几趟海外,你这路子……还能跟得上不?”
老郑闻言,皱着眉琢磨了一下:“路子倒是有,东西也能走。不过要是量大了,最好单独安排条线,货运到地头上,我再找人接。”
“应该的应该的!”苏阳明白其中关节,笑着应承,“那我明天专门去趟玛丽艳,登门拜访老郑哥!”
“客气撒呢!随时过来,喝茶管够!我先去厂里看看啊,回头再说!”
老郑摆摆手,夹紧公文包,大步流星朝厂房里走去。
苏阳来到工厂外面,跟几个蹲在露天石坑、正低头翻检石头的汉子点头打了招呼,随后骑上摩托车,一溜烟的去了城里的玉石交易市场。
小市场依旧烟火气很重。
市场周遭,尘土、牲口粪便混合着烤馕和煮砖茶的独特气味,在晌午的暖风里蒸腾。
这玉石交易市场,苏阳已经小半年没有光顾过了。
一走进来,就感觉格外亲切。
想起去年在这里捡漏了两块米达且末料,那场景还历历在目。
如今市场规模依旧很大,一排排简易的摊位,很多还是席地而铺的大块毡布,挨挨挤挤占满位置。石料就那么随意地堆叠、摆放着,大的、小的、青的、白的、碧绿的,在强烈的日头下泛着温润的光。
苏阳慢悠悠地在摊子间溜达,眼神锐利地扫过摊位上的货,黄口料也有不少,多是些烟嘴、小挂件、串珠或者把玩件之类的小玩意儿,巴掌大的都少见。成色好的也不多,能达到的特级的寥寥无几。
苏阳来到一个摊位上逗留了一会,老板用喷壶往上面喷着水,这样显得光泽鲜亮,卖相更好看。
巴郎子,好眼神嘛!看上哪块了?尽管看,价格胡里麻汤的没有,实在的很嘛!”摊主操着浓重口音的汉语招呼道。
苏阳没吱声,拿起一块鸡蛋大小、形状略扁的鹅黄料子,在手里用力搓了几下,指肚感受下光滑度和纹理,又举起来对着明晃晃的太阳眯眼细瞧里面的杂质。
行!棉絮虽有一点,但色匀底细,算是不错的把件料。
“阿达西,你摊上黄口料还有多的没?就这些了?”苏阳扬了扬下巴,指着摊位上刚喷过水的几块黄料子问。
“黄口料?好的不多嘛,喏,都在这摊上了,就这三四块压箱底的!”摊主拍了拍木箱。
苏阳顺手看去,索摸到了几块黄料子,刚喷上水,在阳光下十分鲜亮。
他依次拿在手上掂量、摩挲、审视。
脑海中,一个只有他能感知的“系统”飞运转着,扫描、分析、确认。
三块料子,材质、密度、色泽、瑕疵度,均符合一级料标准。
“阿达西,这三块我都要了,别玩虚的,给个心坎里的价嘛。胡里麻汤的我转身就走,诚心拿。”
老板笑眯眯的,也不用算,直接举一根手指头:“一百块都拿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