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巡查诸地
回京前往永安郡各地巡视一番,也是沈奉早就打心底里做好的决定,只不过一直没宣之于口。
他特意看了一下永安郡的舆图,从西城门出,往南绕一圈,再往北行,效率最高,也不走回头路。
到地方城镇后,沈奉也不对外表明身份,只在城镇短暂停留,询问些城中事务,便又去往下个地方。
城中知县、知镇等地方官员,极少遇到这样浩荡的一支朝廷的队伍,因而也十分谨慎接待。
百姓们更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队伍过城而去时,百姓们还在议论:“这是哪个官老爷哇,排场竟这么大。”
“你没看见那一车车拉载的东西么,我数了一下,足足有几十上百车!”
“这得多贪才能攒下这么多啊,他还敢光天化日之下招摇过街!”
于是后来,沈奉每到一个地方就听见地方百姓背后里说他:“你知道吗,咱们这里来了一个巨贪的大贪官,简直贪得无厌!上头怎么也不管管!”
沈奉表示:他就是上头!
永安郡的各地城镇总体比较太平,连年也没什么天灾,百姓生活安定,每年收成也稳定。
只不过处理了几个霸占十里八乡大片良田沃土的大地主,他们压榨百姓,使得附近农民年年辛苦种地,还年年无粮为继。
当地的农民们也试图反抗,可他们势单力薄,绝大多数时候都被大户地主给压下来了,其中涉及了多少条人命不得而知。即便少数闹到了官府去的,最后也能妥善地解决。
沈奉一查就能查到地主手下的田土资产来路不正,为祸一方证据确凿,故命人查办,将强抢而来的土地归还给当地的百姓。
地主不服,冲沈奉道:“这里是永安王的封地,你问过永安王了吗?”
他们之所以能持续到今日,是因为每年都会向永安王“上贡”,而且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他们这里又是些小地方,只要与上头打点好了,自然事事顺利。
没想到这横空来了些官,说把他们端了就端了。
沈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何须问永安王。”
他们到的最后一个县,是酉县。
这里没有地主,也没有鱼肉乡里的事发生。
而是一个异常和谐安宁的县城。
县城里的县令也十分尽职尽责、为民着想,处处考虑民生,百姓一有任何事求助到衙门,县令都会命人去解决。
哪怕是芝麻大点的小事。
于是,沈奉去到县衙的时候,发现县衙里很空,除了知县,见不到其他的差役。
随同沈奉身边的大臣就问:“这衙门,就你一人做事吗?”
知县应答:“上官请见谅,衙门诸人都外出办事去了,只余下官一人看守。”
大臣:“全都外出办事去了?我们来时见县里还算安定,怎么你们衙门这么忙碌吗?”
知县:“都是为民办些琐事罢了。街头那家的猫不知道跑哪里去了,下官差人去帮人寻了;街尾这家要出门办事没人看管稚子,下官又差人去帮忙看一看孩子。全衙十二名差役,加上师爷一共十三人,每天都为这些零碎之事奔波。”
大臣们包括沈奉在内都觉得奇。
他们走了这么多地方,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县城的。
大臣惊讶:“就只有这些事?”
知县:“酉县地方小,也不繁华,没什么大事发生,只有这些与百姓们息息相关的小事。不过衙门里偶尔也会处理一些案子,但都不是什么大案,绝大多数都是邻里纠纷。”
冯婞与沈奉进城以后分开走的,沈奉去了衙门,冯婞则带着折柳摘桃去感受一下当地的民风。
从衙门出来后,沈奉是在一处街边摊上找到她们的。
冯婞招呼沈奉和徐来等人进摊来坐下,道:“在这样的天里尝尝这里的梅子冷汤茶,清凉又解渴。”
折柳就招呼老板娘给他们都来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