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皇叔且慢 > 第六百九十二章 奇怪的皇帝(第1页)

第六百九十二章 奇怪的皇帝(第1页)

“杨业的奏本,二郎可有什么想法?”

垂拱殿偏殿,赵匡胤、赵德昭同赵德芳相对而坐,面前放着御膳房呈上的午膳,刚过了夏至,天气愈热了起来,是以三人面前摆放的多是冷淘面、凉面等清凉消暑的食物。

赵匡胤用的是一碗冷淘配紫苏饮,柑橘汁和面制成绿色面条,看着都解暑,过冰水后配鸡丝、胡萝卜丝、清凉爽口。

紫苏饮则是用紫苏叶烤干冲泡,可祛湿提神,赵德昭觉得若再里头加点儿牛奶,则便是现代的奶茶了。

赵德芳用的是冰雪凉水,就是用井水冰镇的米水饭、水晶皂儿及冰镇鸡头米混合一起,甜滋滋冰冰凉,很是开胃。

赵德昭同样用的冷淘,外加一份荔枝膏水。

荔枝膏水自然不是荔枝做的,他可不似唐明皇非得为了搏杨贵妃一笑让人千里送荔枝入京,没有现代物流,不管是岭南的荔枝还是巴蜀的荔枝,正常运送都会坏,若要吃新鲜的,则必定会劳民伤财。

荔枝膏水是以乌梅、砂仁等熬煮成膏,再冲水后便能呈现荔枝风味,眼下市井中也是常见。

此刻听到赵匡胤的问话,赵德昭放下手中的荔枝膏水回道:“山后九州收回后,朝廷便要考虑守城问题,儿臣说句实话,杨业早先在太原时,便同辽国交手多次,对于他们的作战方式很熟悉,加上如今有城防手册加筑云州,以及神器局制造的霹雳砲,杨业若留在云州,可谓如虎添翼!”

“其他几座城呢?二郎可觉得哪个合适驻守?”赵匡胤又问。

赵德昭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道:“爹觉得,如今我大宋打下山后九州,该如何部署防范契丹?”

“四郎以为呢?”赵匡胤却也没有回答,而是转头问向了赵德芳。

赵德芳还拿着碗慢慢喝着糖水,他脑中想的是霹雳砲还要制多少出来?山后九州的就云州分部打造就好,山前七州的怕是得从开封运。

其实,他还有个想法,不若就在太原也办个分部,开封生产的可借水路朝南边运去,太原生产的供中原,云州的供山后,如此一来,转运则更为简单。

他正思考怎么同官家提,就听官家问题问到了自己头上,他顿了顿,而后开口道:“如今我大宋同辽国边境朝北推进了约有三百里,儿臣以为,自西向东可分为三段,西段便是太行山至燕山山脉,居庸关、古北口还有松亭关这些,依托燕山山脉,可构建山城防御,不让辽国骑兵通过。”

赵德芳说着,眼神不由自主瞟向赵德昭,见他朝自己点了点头,似是鼓励,便多了几分信心,继续道:“中部是自燕山至渤海故国一段,儿臣以为,可以幽州为中心,东至蓟州,西接紫荆关,形成山前防御。”

“还有一段呢?”赵匡胤点头问道。

“还有就是东部,便是平洲、营州,在榆关可驻水军,防止辽军绕道从渤海登陆。”赵德芳说道。

“四郎有进步。。。”赵匡胤笑着夸了一句,遂即道:“可山后九州,在辽国手中多少年月,城中有契丹人,有渤海人,还有我汉家子弟,虽朝廷给予红契,可让他们选择离开或者留下,但留下的,有多少是真心,有多少会危害我大宋?”

“爹的意思是。。。城中还会辽国的细作?”赵德芳问道。

“定是有的!”

“爹,儿臣以为可强制迁徙。”赵德昭突然道:“将河北、山东豪强地主迁至燕云,同时迁部分燕云人口至中原,一来可防止地方势力坐大,二来,也能想在燕云搞事的人无从下手!”

“是个好主意,正好沈义伦丈量田地一事,查出不少隐匿田地的豪强来,就将其中部分迁过去,朕允他们用中原一亩地换燕云一亩五分,再免他们一年税!”

山后九州本都在免税范围内,说起来,免税这一条实在不能算对他们的特别优待。

“至于四郎适才说的那些,儿臣还有些补充。”

“你说!”

“儿臣以为,可组建一支燕云边军,从西北调遣精锐驻防,辅以当地归附的汉军,形成混合编制,既利用西北军战力,又可通过本地兵熟悉地形,同时,将部分禁军前置比如檀州,缩短战事响应时间。”

“可以尝试!”赵匡胤点头。

“另外,可在边境施行‘军户授田’,每兵卒授田五十亩,战时为兵,限时务农,种植耐寒作物。”赵德昭又道。

“爹,二哥,我还想到一个,”赵德芳身子前倾,“能不能重新修一下永济渠,这样的话,江南漕粮可以直接抵达幽州,减少陆运损耗。”

安史之乱导致永济渠河北段疏于维护,部分河道被冲毁淤积,后来,河北三镇为阻截中央军粮道,人为破坏堤坝,致使永济渠北段逐渐淤塞。

后来,黄河时不时的决堤,也对永济渠山东段造成了影响,河道慢慢被泥沙覆盖,江南到北方的漕船,基本到了山东就无法再往前,只能转陆运北上。

另外一个一直没有清理淤塞的缘由,也是因为彼时燕云十六州在辽国手中,若是疏通,不是方便了契丹兵马由水路南下吗?

眼下,燕云十六州收回,永济渠便完整得在大宋手中,重修河道只会给大宋带来方便。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