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770章 一桌吃掉五间大瓦房(第2页)

第770章 一桌吃掉五间大瓦房(第2页)

她掀开青布一角。机器通体漆黑,结构比提花机更复杂。最奇特的是染缸与织机连为一体,纱线经过染缸直接织入布面。

“边织边染的秘法。”春桃声音更轻,“染出的布会随光线变色,配方是工坊最高机密。”

正说着,一个穿靛蓝工装的老妇人走过来。她手里捧着刚织好的布样,对着窗户轻轻转动。布面从墨绿渐变成深紫,仿佛把晚霞裁下一角。

“这……”赵四媳妇看得呆住。

老妇人将布样收进锦囊:“三日后琉球商船来取货,郡主特意交代要赶出十匹。”

参观完织机房,春桃带她们去了隔壁的浆染坊。二十口大缸冒着热气,女工们用长杆搅动布料。最里面的金边大缸前站着两个番商,正往缸里倒某种闪着荧光的粉末。

“那是南洋的夜光粉。”春桃解释,“染出的布在暗处会微微亮。上个月暹罗王订了二十匹,说是要裁制王妃的礼服。”

午饭后,春桃领着众人来到工坊后山的棉田。十亩试验田里种着各色棉花,有株矮花大的,有杆高絮长的,甚至还有开着紫花的异种。

“这是虔国公的试验田。”春桃弯腰摘下一朵紫棉花,“从西域引进的品种,纤维比松江棉还长三成。”

小桃姑娘学着捻开棉桃,指尖立刻沾上黏稠的汁液。“好粘手。”

“正是这层黏液金贵。”春桃指着远处晾晒的纱线,“用紫棉纺的纱自带光泽,不用上浆就能织出绸缎般的效果。”

夕阳西沉时,春桃带她们登上工坊的望楼。整个杭州城尽收眼底,运河上漕船如梭,码头灯火通明。

“瞧见那艘挂蓝旗的船没?”春桃指着最大的那艘漕船,“装的是今早织好的金线布,明日此时就能到松江。”

春桃拍拍她的肩膀:“等你们学成了,写信叫她们来。工坊明年还要招人,机会多的是。”

暮鼓声中,工坊的灯火次第亮起。织机声,说笑声,还有女工们哼唱的杭州小调,随着晚风飘向远方。

第五天傍晚,钱塘江边的风带着湿润的水汽,吹散了白日的燥热。春桃领着松江来的织工们穿过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巷子尽头立着一座三层高的朱漆楼阁,檐角挂着鎏金铜铃,风一吹便叮当作响。

“到了。”春桃停下脚步,仰头望着门楣上“醉仙楼”三个烫金大字,“这是杭州城最好的饭庄,平日里达官贵人才来得起。”

赵四媳妇站在台阶下,攥紧了衣角。她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气派的地方,光是门口那对石狮子就比人还高,眼睛瞪得铜铃大,嘴里衔着滚圆的石珠。门廊下站着两个穿绸衫的伙计,见她们过来,立刻弯腰行礼:“姑娘们里边请。”

小桃姑娘缩在赵四媳妇身后,小声嘀咕:“这地方……得花多少钱啊?”

春桃笑了笑,从荷包里取出一锭银子递给伙计:“天字号的包厢,定金昨日付过了。”

伙计接过宝钞,脸上的笑容更殷勤了:“姑娘们随我来。”

穿过雕花门廊,眼前豁然开朗。大堂里铺着猩红地毯,四壁挂着名家字画,正中一架紫檀屏风上绣着西湖十景。松江来的织工们看得眼花缭乱,连步子都不敢迈大了,生怕踩脏了地毯。

上了三楼,天字号包厢的门一推开,赵四媳妇的呼吸都滞了一瞬。

包厢里摆着一张能坐二十人的红木圆桌,桌面光可鉴人,映出天花板上悬挂的琉璃灯。四壁贴着金箔,窗边摆着一盆半人高的珊瑚树,枝丫间缀着拇指大的珍珠。窗外就是钱塘江,暮色中江水泛着金光,远处渔火点点,美得不似人间。

“这……这得多少钱?”赵四媳妇声音颤。

春桃拉着她入座,轻声道:“包厢定金三贯,一桌席面十五贯。”

松江来的织工们齐齐倒吸一口凉气。十五贯,够她们在老家盖五间瓦房了。

“别心疼。”杭州工坊的女工阿萍笑道,“咱们凑的份子钱,每人还摊不到一贯呢。”

赵四媳妇瞪大眼睛:“你们……你们工钱这么高?”

春桃给每人斟了一杯桂花酿,温声道:“在工坊做满三年的熟手,月钱最少五贯。若是当了管事,还能翻倍。”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