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员们如神兵天降,迅猛冲入砖窑。
“不许动!”
“举起手来!”的喝令声骤然响起。
光柱笼罩下,情形一目了然,但却跟传回来的消息不一样,除了郑小军,居然还有一个人。
郑小军正与公社主任崔明义,面对面站着,似乎正在焦急地商量着什么。
这突如其来的雷霆一击,让两人瞬间僵住,脸上写满了极度的惊骇!
别说他们惊讶了,赵振国也挺惊讶的。
啥玩意儿?崔主任怎么会在这儿?他跟郑小军到底是什么关系?大晚上的偷偷摸摸,这是。。。。。。
雪后的清晨,山野寂静,唯有风掠过林梢的轻响。赵振国踩着厚厚的积雪下山,脚印一深一浅,像他这一生走过的路。村口的老槐树挂满了霜花,枝干挺拔如初,仿佛也在守望着这片土地的变迁。他没有回屋,而是径直走向村委会大院。
门卫老周正扫着台阶上的残雪,见他来了,忙停下扫帚:“老赵……不,赵顾问,这么早就来了?”
“闲不住。”赵振国笑了笑,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屋里暖和吧?”
“早烧上了。李主任昨儿晚上就交代了,您今天要来开会,炉子得提前两小时点。”
赵振国点点头,推门进了会议室。暖气扑面而来,墙上挂着新换的“青山村乡村振兴战略图”,密密麻麻标注着未来三年的发展项目: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数字乡村管理平台、零碳村落试点工程……每一条都由村民议事会投票通过,每一项都写明了责任单位与监督机制。
他坐在角落的位置,翻开随身带的笔记本。纸页泛黄,边角卷起,上面记满了这些年来的数据、心得、教训。他轻轻摩挲着一行字:“制度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是刻在人心中的规矩。”
九点整,门被推开,李卫东带着几位村干部走了进来。他穿着朴素的棉衣,肩上还落着未化的雪,脸上却神采奕奕。
“赵顾问到了?”他笑着打招呼,“咱们开始吧。”
会议议题只有一个:**如何应对省里即将推行的“村级资产清查专项行动”**。
这是新年第一道考题。
据内部消息,省委办公厅联合财政、审计、纪检三部门,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六个月的村级集体资产专项清查,重点排查资金使用不透明、资源处置不规范、股权分配不合理等问题。表面看是常规监管,实则暗流汹涌??某些曾在青山村受挫的势力,正借机推动“一刀切”政策,试图以“整顿”之名,削弱议事会的实际权力。
“他们打着‘规范’的旗号,可真正想砍的,是我们这套民主决策机制。”李卫东语气凝重,“已经有几个邻村传来风声,说检查组一来,就把议事会公章收了,说‘暂由乡镇代管’。”
孙为民冷笑一声:“代管?那就是架空!等他们查完半年,议事会早就没人信了。”
林秀英也皱眉:“更麻烦的是,这次清查要求所有集体资产必须‘确权到村集体’,不得以任何形式‘委托个人或民间组织管理’。这分明是冲着我们合作社来的。”
会议室一时沉默。
赵振国缓缓抬头:“你们怕吗?”
众人一愣。
“我不是问你们有没有压力。”他环视一圈,“我是问,你们心里有没有底?账目清不清?程序合不合?每一笔钱、每一块地、每一个项目的签字人是谁?群众知不知道?公示了没有?”
李卫东挺直腰板:“清!每一分都经得起查!我们去年做的‘阳光账本’工程,已经把十年来的收支全部电子归档,连一张五毛钱的打印费都有发票存根。”
“那就好。”赵振国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既然我们不怕查,那就主动迎上去。我建议三点:第一,立即召开全村大会,公开解读清查政策,说明我们的配合态度;第二,成立‘自查自纠专班’,由议事会牵头,邀请镇纪委、村民代表、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共同参与,提前一个月完成内部审计;第三,向县委递交《青山村集体资产管理白皮书》,把我们的模式、流程、成效全盘托出,不藏不掖。”
小丫这时走进来,手里抱着一台平板电脑:“爸,我已经让‘青山之声’团队准备好了系列短视频,标题就叫《我们的钱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第一期讲光伏电站收益分配,第二期讲电商利润反哺教育,第三期……”
“很好。”赵振国点头,“让他们拍真实场景,不要摆拍。让张大爷数分红款,让孩子们念营养餐菜单,让技术员讲秸秆变电的过程。老百姓的眼睛最亮,谎言骗得了上级,骗不了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