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把泽高科技的项目谈成了后,忙了好些天的王华也算是稍微闲下来筹备婚礼了。
虽然手头上的项目还有不少,不过大多都是常规项目,这些常规项目手底下的三个组长就已经能直接敲定,王华只需要进行审核把关就。。。
2029年1月,智云科技总部会议室内,气氛凝重。林宇、赵明宇、李然、王薇四人围坐在长桌前,面前摆着一份来自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通报副本。文件上赫然写着:“昆仑研究院核心人员涉嫌参与境外间谍网络活动。”
“这是污蔑!”赵明宇拍案而起,“我们已经配合国安部门完成了泄密事件的调查,陈昊的事情也处理了,现在又来这一套?”
“这不是普通的指控。”王薇冷静地翻动页面,“这次是FBI直接向中国驻美使馆递交的正式照会,还附带了一份所谓‘证据清单’,包括我们几名高管与境外组织的通信记录、资金往来等信息。”
“伪造的。”李然语气坚定,“我们有完整的通讯加密系统,不可能被他们轻易破解。”
“问题就在这里。”林宇终于开口,目光如炬,“对方不是随便捏造,而是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几个关键人物进行栽赃。这不仅仅是技术战,更是心理战。”
会议持续到深夜,最终决定由公司法务部联合国安部门成立专项应对手段,并启动内部安全升级计划。
####376。**风暴中心:舆论战场的拉锯**
泄密事件尚未平息,外部压力接踵而至。国际媒体开始大肆渲染“智云科技涉密”、“中国高科技企业威胁论”,甚至有西方智库发布报告称:“昆仑系列芯片存在后门风险,可能被用于全球监控。”
一时间,智云科技成为风口浪尖上的靶子。国内部分自媒体也开始跟风炒作,质疑林宇是否掌握了不该掌握的技术,甚至有人翻出他早年的创业经历,试图将其塑造成“资本操控下的民族英雄”。
面对铺天盖地的负面信息,林宇没有选择沉默。他在一次直播中公开回应:
“我们从不否认技术进步带来的责任,但也不能接受无端指责。昆仑-Q6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成果,所有设计文档都经过国家安全部门审核备案。如果某些国家真的担心安全问题,那就请拿出真凭实据,而不是靠臆测和抹黑。”
这场直播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巨大反响,不少网友表示支持。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在外交场合对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并强调将坚决维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377。**技术突围:昆仑-Q7的生死时速**
就在内外交困之际,昆仑研究院迎来了新的突破。赵明宇带领团队完成了Q7量子计算模块的首次模拟测试,结果显示其运算效率比Q6提升了近三倍,且功耗大幅降低。
“这意味着什么?”林宇问。
“意味着我们可以提前半年进入量产阶段。”赵明宇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只要Q7顺利推出,我们就掌握了主动权。”
然而,现实远比想象复杂。由于供应链受制于人,部分关键材料依旧依赖进口,尤其是量子计算所需的**超导薄膜材料**,目前仍由日本某家企业垄断。
“我们必须找到替代方案。”王薇提议,“否则一旦对方断供,我们的进度将再次被打乱。”
于是,一场关于国产替代材料的研发攻坚战悄然展开。林宇亲自带队前往中科院微电子所,与多位专家展开深度合作。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终于成功研制出一款性能接近进口产品的国产超导薄膜。
“虽然还有差距,但已经足够支撑Q7初期量产。”李然激动地说。
“那我们就赌这一把。”林宇眼神坚定。
####378。**暗线追踪:谁在幕后操纵一切**
随着Q7研发进入冲刺阶段,一封匿名邮件却让林宇陷入沉思。
邮件内容只有短短几句话:
>“你们以为陈昊是唯一的内鬼吗?
>真正的敌人,一直在你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