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现实远比想象复杂。由于供应链受制于人,部分关键材料依旧依赖进口,尤其是量子计算所需的**超导薄膜材料**,目前仍由日本某家企业垄断。
“我们必须找到替代方案。”王薇提议,“否则一旦对方断供,我们的进度将再次被打乱。”
于是,一场关于国产替代材料的研发攻坚战悄然展开。林宇亲自带队前往中科院微电子所,与多位专家展开深度合作。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终于成功研制出一款性能接近进口产品的国产超导薄膜。
“虽然还有差距,但已经足够支撑Q7初期量产。”李然激动地说。
“那我们就赌这一把。”林宇眼神坚定。
####383。**暗线追踪:谁在幕后操纵一切**
随着Q7研发进入冲刺阶段,一封匿名邮件却让林宇陷入沉思。
邮件内容只有短短几句话:
>“你们以为陈昊是唯一的内鬼吗?
>真正的敌人,一直在你们身边。
>如果不想再被出卖,请尽快联系我。”
邮件末尾留下了一个加密联系方式。
林宇没有声张,而是悄悄安排王薇协助追踪邮件来源。经过一周排查,发现发件人IP地址曾多次出现在智云海外分公司服务器日志中,且与之前泄密事件中的中间人“科技顾问”存在关联。
“这不是孤立事件。”王薇低声说,“背后有一张更大的网。”
林宇沉思良久,最终做出决定:“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找出那个人,无论他是谁。”
####384。**破局之战:反击的号角**
2029年4月,昆仑研究院举行了一场全球发布会。会上,林宇宣布昆仑-Q7正式量产,并展示了其在智慧城市、自动驾驶、医疗诊断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技术升级。”林宇站在聚光灯下说道,“这是我们对中国制造未来的承诺。”
发布会结束后不久,智云科技股价大涨,市场信心迅速回暖。与此同时,多个国家纷纷表示愿意采购昆仑-Q7芯片,并邀请智云参与本地化数据中心建设。
但真正让所有人震惊的是,林宇在发布会上透露的一项秘密计划:
“我们正在与国家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开发一套基于昆仑-Q7的**国家级量子通信网络平台**。这套平台将在未来三年内覆盖全国主要城市,为国家安全、金融交易、军事指挥等关键领域提供最高等级的信息保障。”
此言一出,举世哗然。西方媒体纷纷报道,称此举将彻底改变全球信息安全格局。
####385。**风雨同舟:信念的力量**
夜色渐深,昆仑山下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林宇独自一人走在园区小道上,耳边传来远处机器运转的声音。
他知道,这条路还远未结束。前方或许仍有风暴,但这一次,他已经不再孤单。
赵明宇、李然、王薇……还有无数默默奉献的一线员工,他们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同事,而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打破封锁。”林宇轻声自语,“而是要在这片土地上,种下属于中国的科技之光。”
风起昆仑,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