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运用得当,则能为国为民谋福祉;反之,则可能引致诸多难以挽回的祸患。”
“刚才微臣所言不过是此令利处,尚有其害处未述及。”
叶轩接着阐述了禁海政策隐藏的弊端。
明初施行的海禁,初衷在于让国民休养恢复,巩固国力以及对抗外敌。
但此举亦使明朝在文化、科技、航海、经贸等诸多方面遭遇束缚,并波及清廷后续对沿海贸易的态度。
历史上清廷因延续这种封闭策略,最典型的便是闭关自守。
通史者无不明白海禁给后世造成的影响有多么深远,清朝沿袭明代这一做法,致使其失去借鉴国外先进技艺的机会,从而掉队于世界潮流,进而遭受列强欺凌压迫。
教训是极其沉重的。
短时间内的海禁无可厚非。
然而不可忽略本末。
且商场之上企图独揽资源以求独食,并试图垄断海上交易渠道,并不持久健康。
叶轩暗地里暗示着朱元璋这些隐患。
朱元璋神情渐渐变为铁青色。
他确实怀揣着控制海外贸易之意念。
鉴于海上贸易蕴藏丰厚收益,
同时为了消除内外忧患,
可叶轩指出了问题所在,并警告可能会产生长远影响时,朱元璋嘴上依旧强硬:
"别国仅是一众蛮夷而已。
"
"如何能够匹敌我大明?"
"无论何时,我大明各项实力都高于它们。"
"即便是颁布海禁,我们的航海技艺依旧凌驾番邦之上!"
叶轩虽口头上随声附和,
心里却又感慨:
当前大明确实在诸多领域超越其他国家,但随着后来国际格局发生变化,外国凭借弯道超车技术发展起来,而大明及以后朝代继续实施类似海禁法规,这才引发后来一系列不良事件发生。
凡事都需要从全局考虑长远规划。
实际上,经过叶轩的一席点醒,朱元璋心中已然清楚此令的缺陷所在,但他内心却无法克服这一障碍:
"那么那些商人怎样?”
"要是放开海禁让他们去经营,岂不是任由他们肆意妄为?我们还怎么管理?”
想到这些唯利是图且剥削百姓之人,就满腔愤懑情绪溢满脸庞。
源于寒门经历,他对商业阶层格外排斥。
在他观念里这类人为富却缺乏仁心甚至敢于在国家危难时刻发灾难财货。
故长期以来推行重视农业打压商业方针。
并且直接禁止商贾家庭后代参与科举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