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却是例外。”
说到这里,朱元璋眯起眼睛:
“朕让他坐下时,你看见了吧?他直接一屁股就坐下了!要是普通的臣子,怎敢如此放肆?即便是胆大包天,也得推辞再三。”
他稍微停顿片刻,又解释道:
“当然,像徐达、汤和这样的功臣除外。
毕竟他们是与朕共同创业打下江山的手足。
比如徐达,如果听到朕让他坐,他会毫不犹豫地坐下;而汤和,则会客套几句后才遵命。”
“可叶轩呢?他区区一个五品小官,竟然也有模有样地仿效徐达的做派。
最让人惊讶的是——连作为太子的你都没坐,他就已经大咧咧地坐下。
这种表现,说明他虽然尊敬朕,但那份敬畏却并不深。”
说到这里,朱元璋意味深长地道:
“封建礼教之下,官员通常对皇帝毕恭毕敬,诚惶诚恐。
但叶轩不同,他显得随意自在。
这般态度,值得仔细琢磨。”
帝王心性往往多疑,即便如朱元璋这般雄才大略之人亦不例外。
其实,刚才那一番对话不过是一场试探罢了。
结果表明,叶轩对皇帝确有尊敬之意,但却止于表面上的形式,骨子里更像是一位胸有成竹且游刃有余的大儒。
听完朱元璋的剖析,朱标瞪圆双眼,张开嘴巴,显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他恍然大悟地想到:姜果然是老的辣!没想到短短一句话、一个动作之间,竟能蕴含这么复杂的心机和考量。
意识到这一点,朱标忍不住赞叹:今日真乃开了眼界!
朱元璋望着逐渐明白过来的朱标,眼中浮现出慈爱之色,语重心长地说:
“标儿,未来的天下终究要交到你的手中。
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应细心观察、勤勉学习,并付诸实践。
一旦遇上有能力的人,一定要谦虚讨教。”
他稍稍顿了顿,接着说道:
“就像为父我当年一样。
若非善于纳谏、广招贤才,又怎能开创这巍巍大明?”
朱标看着朱元璋,略带调皮地问:“父皇,您这是自我赞扬呢?还是真的在自我夸耀呢?”
朱元璋闻言哈哈一笑:“这小子,真是不简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