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儿答道,“刚刚在殿外,公子顽说他愿以性命护你余生平顺。他愿意退出王位之争,足见他的诚意。求娶你,他要面对的声浪恐怕比你将会遇到的非议更大。”
清似乎有些被打动了,“公子顽在殿下眼里,大概是怎样的一个人?”
“翩翩公子,更似夫人的良配。日子往往是在黯淡无光里过下去,才能遇上柳暗花明。我劝夫人,并不只是为了朔的王位,亦是为了你自己,夫人,你还年轻,余生还长。。。”
清望着诸儿,不知是否因刚刚提起婉,平素冷酷的桃花眼中竟升起了几丝迷雾和柔情,这样的男子,大约做说客,也比旁人更易打动人心吧。
“谢谢殿下护送朔回来,殿下的建议我会好好考虑!”
诸儿见清态度缓和了几分,也不再强问,准备先告辞,转身离去时,他又似犹豫地回头,“夫人这一两年来可有婉妹妹的消息?”
自当年朗城之战后,他听说婉因和他相见一面而在鲁国处境艰难,他深深自责给婉带来的麻烦,便下了决心撤了自己在鲁国的眼线,决定对以后婉在鲁国的生活不再过问。
可巧允也下了大力气封锁婉的消息,所以这两年来诸儿对婉的近况竟一无所知,今日见到清,他终是忍不住问到婉。
“她很好,新生了一个公子,和鲁君琴瑟和鸣。殿下就不用挂心了!”
诸儿离去了,清不知是不是幻觉,觉得那高大的背景有无尽萧瑟之感。她心里想起刚刚诸儿的话,妹妹能被这样的男子爱上,却不能厮守在一起,究竟是她的幸运还是不幸呢?
第二日,诸儿、公子顽、朔三人又密谋了许久,打算由朔请左右公子到城外的使馆会面,公子顽和左右公子摊牌,诸儿带三百精兵做好埋伏,若左右公子不愿妥协,诸儿便会捉拿左右公子,令他们交出玉玺和兵符。
左右公子到了使馆,看到迎接他们的不是朔而是公子顽时,暗呼不妙。公子顽向他们表明心迹,愿意退出王位角逐,并邀请两位公子和他共同辅佐朔继位。
右公子职是伋子当年的师傅,伋子成长花了他颇多心血,朔杀了伋子,他不仅鄙夷朔的为人,更想废了朔为伋子报仇。拥立公子顽角逐王位的人中,左右公子便是最中央的力量。
如今公子顽竟倒向朔的一方,他愤恨交加中准备拂袖而去。谁知朔却早站在门口,后面不知何时也冒出几个陌生的士兵面孔。
职这才明白今日中了埋伏,来时太过大意,竟不曾带一甲一士,他朝左公子泄对望了一眼,两人准备先曲意应将下来,待离开这使馆,再做打算。朔却不依不饶,要两位公子交出玉玺和兵符,两公子推说玉玺和兵符不在身边,需要回城去取。
朔正犹豫间,诸儿从内屋走了出来,他笑着拉住右公子的手,说道:“早听闻左右公子是卫国的股肱之臣,右公子您又是战场英雄,诸儿心里早就仰慕得紧。
诸儿不才,但也曾有过带兵打仗的经验。对于带兵将领,兵符是比性命还重要的东西,夜里睡觉都要随身携带。公子刚刚说兵符不在身边,一定是过谦了。”
这兵符确在公子职身上,他哪里防备诸儿此时拆穿他的谎言,诸儿身子高他一头,握着他的手沉稳有力,身处异国依然言语潇洒。此时职望着诸儿虽笑脸盈盈,但想到诸儿的善战之名,他的心里忍不住开始发慌。他正想着如何回复,诸儿又说:“若这会子真不在身边,我这次来带了几个身手颇佳的勇士,也可陪公子去贵府上走一遭。”
职何尝听不出诸儿话语中的威胁之意,这时又有几个士兵出现在左公子泄的身后,两人意识到今日若不妥协,以诸儿的沉稳坐阵,两人说不定有性命之忧。又想到顽已经倒戈,公子黔牟年龄又小,如今要废了朔另立新君的计划估计是无望了。
诸儿又说道:“朔殿下年龄尚幼,日后继位还全赖两位公子鼎力相助,共同稳住卫国现在的风雨飘摇,后面卫国才能和我齐国共进退。待朔登基,两位便是最大功臣,到时朔可不要忘了论功行赏,不然我齐国这关是过不去的。”
诸儿这话看似随意,半是安抚左右公子,半是敲打朔日后不可重犯旧账,听在左右公子心里,却是百感交集。
右公子望了望诸儿,再看看旁边的朔,只见一个高大威猛,一个沉郁赢弱;一个不怒自威,谈笑风生间就能异国布局,掌握主动;一个在国内名声扫地,反对声浪不绝于耳。心中不由得灰心难过,若卫国也有这样的人才,他和左公子又何须冒险叛乱,拥立他人?
右公子单膝跪地,掏出兵符,说道:“如今局面,我和左公子愿意俯首称臣,也望公子朔能记得诸儿殿下一番嘱咐,冰释前嫌。”朔喜出望外接过兵符,连连点头。
诸儿又说道:“那我们现在就到宫里召集众臣,宣布新君继位,这样也好安排旧君治丧事宜。”
左公子和朔齐声问道:“为何如此仓促?”
诸儿笑道:“今日是大好日子,我们择日不如撞日,朔殿下,咱们走吧!”
左右公子既已交出兵符,也不再犹豫,跟着诸儿一起前去了。左右公子召集群臣到卫宫,朔接玉玺,左右公子跪拜,群臣跪拜,如此忙碌了大半日,朔才算有惊无险地继承了王位。
按传统,朔暂不称王,待明年卫君下葬,举行登基大典,卫国通告各国,才算正式为王。
诸儿连日奔波,直到今日看到朔继位,心里才算一块大石落了地。齐王临行起交代他的话又在耳边浮现:“朔之继位,最好以疾风迅雷之姿。
人心动荡之际,稍有迟疑形势便可能逆转,乃至一败涂地。”从昨日到朝歌到今日继位,诸儿时时拿这句话警醒自己。如今事情办妥,诸儿心中一边暗暗叹服父王远见,一边准备回到使馆,好好睡上一觉,谁知刚到使馆便有下属急匆匆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