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看似平常的话语,分明让夏国侨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关怀。
公开信的表对刘勇的调查工作无疑起到了帮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刘勇掌握的情报,在公开信表后不久,几个重大犯罪嫌疑人就买了机票仓皇出逃到其他国家去了。
这些所谓“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其实心里很清楚,在奥匈警察面前他们可以装傻冲楞,蒙混过关,但要是碰上夏国刑警就“死定了”。
此时的刘勇在布达佩斯已经不是本文开始时那个在机场貌不惊人的旅客了,而早已成了夏国人社会关注的重要人物之一。
刘勇的存在让许多夏国侨民们感到从未有过的安全,也令一些人惶惶不可终日,甚至有人放出话来要对他进行报复。
后来有人问刘勇,都说强龙不压地头你只身一人在他乡,真的不害怕有人报复?
刘勇没有具体回答他,而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奥匈调查期间,刘勇现有个夏国人团伙竟然私刻了夏国驻奥匈使馆领事处的公章作假。
严格的来说,这个团伙还构不上黑涩会的性质,但也人员众多,在奥匈南部s城的夏人社会中有一定的势力。
因此曾有人劝刘勇,最好不要亲自到s城去,以免有危险。
可刘勇依然是一副“过江龙”的模样,身为夏国的刑警,头顶着国徽,他的心很踏实。
不久刘勇就登上了南下的列车来到了s城,并放出话去,让几个团伙的负责人当晚就在他的住所碰面。
闻听此言,给刘勇充当领路人的一位夏国商人吓坏了,当天就跑回了布达佩斯。
当晚,几个团伙的负责人都到了刘勇的房间,大家谈了一个晚上。
次日那枚私刻的假公章就被上缴到了刘勇手中。
后来有人好奇,就很想知道那天晚上刘勇到底同那些人都谈了些什么,他却总是说这是侦探的秘密。
总之一句话,只有夏国罪犯怕夏国刑警的道理,夏国刑警有什么可怕的呢?
刘勇在奥匈呆了几个月,也是奥匈夏国人社会较为平静的几个月。
在刘勇任务完成回国前夕,许多奥匈侨民纷纷要求夏国派遣象刘勇这样的刑警长期驻留,以对犯罪份子构成威慑。
许多夏国侨民诚恳地表示,刑警驻留的一切费用均可由当地侨民团体负责筹集。
刘勇临行前夜,维也纳唐人街的侨领们特意在“金龙轩“设宴为他饯行。
水晶吊灯下,三十多位侨界代表轮流敬酒,年过六旬的夏商会会长林老先生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刘警官这三个月,咱们做生意的再没收到过勒索信,孩子们放学也敢独自回家了。”
他颤抖着从唐装内袋掏出一份联名请愿书,密密麻麻签满了二百多个名字。
次日清晨,当刘勇拖着行李箱走出公寓时,现楼下静立着二十多位侨胞。
开中餐馆的张大姐塞来一盒亲自做的手工糕点:“留着您路上吃。”她指着身后几个少年,“这些娃娃们非要来送他们的警察叔叔。”
与此同时,夏国驻奥匈大使馆正在整理侨民集资的详细方案。
初步统计显示,十八个侨团自愿承担每年约6万欧元的专项经费,更有三位企业家承诺提供警官公寓。
这份沉甸甸的民意,随着刘勇的述职报告一同摆上了部长的办公桌上。
刘勇的述职报告在内部引了热烈讨论。
办公会上,投影仪正播放着维也纳侨胞送别的视频画面,当镜头定格在孩子们手绘的“警察叔叔”漫画像时,参会的几位司长不约而同鼓起掌来。
特别行动司王司长翻看着经费方案感慨道:“这哪是集资方案,分明是海外游子的赤子之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