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调查陈师傅遇害前一天,也就是1月23日下午,他到财务处开了一张空白支票,准备第二天上午去汽车维修点去修理小车的点火系统。
因维修点离家较近,陈师傅向车队队长打了招呼当晚把车开回了家。
案后,市局迅将协查通报迅疾传至沪海周边地区。
当晚,嘉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就来电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
“昨天深夜11点3分左右,有辆红色桑塔纳在嘉城塘汇收费处冲卡而过。
随后冲入嘉城市区公路右边的一片竹林里,车子陷入泥潭,司机不知去向。”
嘉城警方根据现场车牌号核对,此车应是陈师傅生前所开的小车。
根据这一线索,古申与松河和海运局的侦查员赶到嘉城市。
可惜,撞车现场已被破坏,车内的物品也没了,只有在副驾驶座位上现几滴血迹。
因为现场有用的线索很少,一时间破案陷入了困境。
古申提出了几条侦破思路:一是请当地侦查员配合,寻找目击者;
二是有可能车上的物品,是被当地人顺手取走,可以通过拿死者东西不吉利的风俗为由,让拿走的人送回来。
随后,塘汇收费站工作人员也提供了条重要线索。
工作人员反映说,车内有两名年轻男性,开车的是一个矮个子。
后来,果真被拿走的车上的东西也被当地人还了回来。
这样被拿走的东西有香烟、火柴盒和巧克力等,还有一件黑色西装。
这件西装面料是腈纶的,已被泥水浸透,皱如抹布,在西装口袋里现了两张火车票和一张电子秤记录卡以及一块丝织手绢。
两张火车票是2日由苏城开往徐城的硬座票,票价为24元,票的背面用钢笔写着:“不得退票”;
一张电子秤记录卡上表明身高为1。65米。
此案到此终于有了突破,一时间群情振奋。
就这样,大家匆匆吃罢晚餐后,古申开始部署工作。
古申将队伍兵分三路:一路请松江的侦查员留在当地继续搜集线索
一路请海运侦查员回沪海继续寻找死者身边人摸线索
他自己则率三名部下连夜赶往苏城火车站寻觅持票人。
“运道不要太好!”古申再回忆当年这起案子时,对刘勇感叹着说。
当古申一行连夜赶到苏城火车站民警值班室,巧得很,接待他们的正是在火车票背面写“不得退票”四个字的值班民警老吴。
面对前来调查的沪海同行,民警老吴回忆说,2日那天中午,他见站台上有两个青年人在游荡,便带他们回值班室询问,这两人自称是东山胶城南下游玩的学生。
老吴当时就问他们为何在车站上徘徊,他们说想回老家,但买票的钱不够了,身上的钱只够买去徐城的票。
因票子紧张难买,为了让他们早日返回,老吴好心帮他们买了两张抵达徐城的火车票,还特意写下了“不得退票”,是担心火车票被转卖。
听到此处,古申便急切地问道:“那你有没有登记下他们的姓名和家庭住址或联系方式?”
“当然有!”老吴开始找登记簿,古申等人也帮着找了起来。
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老吴当时登记的信息,放哪儿去了呢?
“哎呀,我明明有过登记来着,这这……到底哪儿去了?”老吴有些自责的抓着自己的头。
“别急,您在好好想想,是不是忘记放哪儿去了?”
“不能够啊,我明明……”
“哎,完了,要白忙活一场了……”这可急坏了前来调查的沪海刑侦人员们。
古申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沮丧慌张,他的眼睛扫瞄着地上的角角落落,现了墙角有只塑料纸篓。
他立即上前将里面的废纸一股脑儿地倾倒了出来,蹲下来用手拨拉垃圾。
这纸篓里面都是一团团的纸和烟头以及水果皮和茶叶沫子。
古申细心地捡起那一个个纸团,一张张展开细心地寻找,还把撕碎的纸张拼起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