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李靖立刻从命。
对于他是这样的武将,战争就是他的命,他本以为大唐安宁后,他将再无仗可打。
对此,他还颇为失落,想不到世界竟然如此之大,这样一来,他就有了用武之地,就能继续驰马疆场。
“请太子殿下放心,我一定不负所托,为我大唐开疆拓土。”
随后的几天里,大唐舰队始终威慑着阿拉伯帝国。
或许阿拉伯帝国知道,大唐是个强大的对手,也或许是忌惮大唐的宝船,所以一直没有轻举妄动。
几天后,阿拉伯帝国主动求和,李凡签署后,也就放心的离去了。
随后,舰队继续朝西出发。
下一个与之相遇的帝国,是拜占庭帝国。
有了阿拉伯帝国前车之鉴,李凡的航行更加的小心,即便是遇上拜占庭帝国的船队,也是小心避开能不产生冲突,就不产生冲突。
这种避战的行为,让一众士兵心里都憋了火气。
他们来到这海外,可不是为了在大海上苦苦求生的,他们为的是开疆拓土,为的是建立功勋。
而眼下这种状态,很显然违背了他们的初衷。
持续的航行,让士兵也出现了倦怠的情绪,这种情绪若不重视,很有可能会恶化。
没有办法的李凡,只能让手下的士兵到拜占庭的土地上,进行修整和补充物资。
船队的到来,同样在拜占庭帝国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李凡尽管一再示好,可依旧被拜占庭帝国所敌视。
没办法的李凡,只能趁着黄昏下船,迅速的采集好所需的物资。
这种窝囊的行为让赵大锤十分不满。
“殿下,何苦如此窝囊,我看他们的军队也不见得这么强,不如和他们打上一仗,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
苹果对此不置可否。
经过短暂的观察,和向导的介绍,李凡已经知道了,无论是拜占庭帝国还是阿拉伯帝国,都缺少粮食。
而同样的大唐帝国也缺少粮食。
这是一个极其利好的信号,这促使李凡要不惜些代价去获得美洲的高产作物。
“大锤,我们这次的目标,并不全是开疆拓土,更多的在于获得高产作物,只有获得高产作物,才能令我大唐真正强盛。”
从历史规律上看,粮食几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越是风调雨顺,国力越强,越是天灾连连,国力越弱。
这也造成了经济周期,也极大程度上缩减了一个王朝的生命,如果一个王朝再也不用为粮食发愁,那这个王朝是否有机会长盛不衰?
这个答案是未知的。
不过很快就会得到验证。
船队一路向西,横穿了欧洲与非洲,继而便看不到大陆了,接下来便是茫茫的海水,入目可见的全是海水,只有船队孤零零地行在船上。
这条路走的十分艰辛,无数的士兵陷入了绝望情绪中。
他们看着这一望无际的海水,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命运,这导致了不少士兵自杀。
船队一连航行了两个月。
这两个月里,除了海里的海鱼之外,便只有天上的飞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