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一天,我倒下了,请继续前行。
>如果鸿途消失了,请重建它。
>因为这条路没有终点,只有传承。
>
>??秋雁
她按下上传键。
三十秒后,全球最大的开源科学平台GitEarth弹出一条公告:
**【鸿途科技】已公开“方舟协议”全部核心技术文档,采用CC-BY-SA4。0国际许可协议,允许自由使用、修改与分发,唯一要求:不得用于战争或造成大规模环境破坏。**
消息如野火燎原。
二十四小时内,超过一百七十个国家的科研机构下载了资料包;印度理工学院连夜组织学生复现散热系统模型;肯尼亚青年创客联盟宣布将在内罗毕贫民窟搭建第一座基于“启明星课堂”理念的社区能源站;甚至连瑞士一所高中都将“方舟协议”纳入物理课实践项目。
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再次发布制裁清单,将“方舟协议”列为“威胁国家安全的技术扩散行为”,并威胁对任何参与其研发的外国企业实施连带封锁。
回应来自四面八方。
德国总理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你们封锁的不是技术,是人类共同的未来。”
日本民间科学家团体发起“一人一螺母”运动,号召公众捐赠废旧电子产品中的稀有金属,用于制造非美系零部件。
俄罗斯航天局公开表示,愿提供拜科努尔发射场作为“启明?原初”首次无人登月任务的测控支持。
而在深圳总部,那本挂在风筝下的留言簿又添了新字迹:
>“我在东莞打工,昨天看了直播。原来我也能帮上忙。我把厂里报废的电路板拆了,寄给了鸿途回收中心。希望有用。”
>“老师说我们班要选一个人写信给秋雁阿姨。我写了:我想当第一个在月亮上种西瓜的人。”
>“你让我觉得,善良不是软弱,坚持不是愚蠢。谢谢你没放弃我们这些人。”
秋雁读完这些话,走进车间,找到正在焊接新型储能舱的技术员小张。
“听说你老家在云南山区?”她问。
小张点头:“小时候上学要走三个小时山路,冬天特别冷。”
“那你愿意负责‘启明星课堂’西部升级项目吗?”她看着他,“不只是建教室,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能远程接入AI中枢,亲手设计一辆属于他们的梦想之车。”
年轻人愣住,眼眶瞬间红了:“我……我可以吗?”
“你比谁都懂那种冷。”她说,“所以你知道该给车装多少暖风。”
项目迅速推进。
两个月后,“方舟协议”首辆实战版“启明?开拓者”在坪山工厂下线。与前代相比,它更加粗犷而坚韧:车身加装了可伸缩机械臂,用于布设微型太阳能桩;底盘新增生物胶囊舱,内含十二种适应极端环境的先锋物种;顶部雷达阵列不仅能探测地形,还能向太空发送加密信号,形成分布式通信网络。
更令人震撼的是它的驾驶模式??完全去中心化。
车内没有方向盘,也没有传统仪表盘。取而代之的是一块透明全息屏,显示着全球实时协作地图:此刻,有三百二十七名工程师正在通过云端接口优化路径规划;五十四位气候学家同步分析月壤模拟数据;八个跨国学生团队正在进行虚拟联调测试。
它不再属于任何人,却属于所有人。
出发前夜,秋雁最后一次检查系统。
她走进模拟舱,戴上VR头盔,启动“沉浸式预演程序”。画面切换至月球南极??灰黑色的地表覆盖着永久阴影,远处陨石坑边缘泛着微弱的阳光。她“驾驶”着开拓者缓缓前行,车轮碾过松软月壤,身后留下一道浅浅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