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艘捕鲸船一路北上,几天后,到达了阿拉斯加的锡特卡港。
自从沙俄占据这片土地以来,锡特卡港一直是阿拉斯加的首府,而且也是俄美公司的总部所在地。
但就算如此,现在的锡特卡港,也是一座不足千人。。。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又是三年过去。
华美实业的全球布局日趋完善:在非洲,他们不仅完成了铁路网络的建设,还成功打造了一个涵盖能源、交通、农业的综合发展体系;在亚洲,广州的智能物流园区已经成为东南亚最重要的供应链枢纽之一;而在美洲,他们的新能源项目也在稳步扩展。
这一年,李婉儿受邀参加在广州举办的“全球智慧城市峰会”。她在主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分享了华美实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与本地化合作,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演讲结束时,全场掌声雷动。
她走下讲台,看到马克和安德鲁正在后台等着她。
“婉儿,你知道吗?”马克笑着说道,“刚才有个外国记者问我,‘华美实业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你怎么回答的?”李婉儿好奇地问。
“我说,是信任。”马克眼神坚定,“是我们对彼此的信任,也是我们对未来的信任。”
李婉儿听后,轻轻一笑。
是啊,信任。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唯有信任,才能跨越国界、文化与语言的鸿沟,让人类真正携手前行。
而他们,正是这场变革的见证者与缔造者。
---
回到酒店套房,李婉儿站在窗前,看着珠江夜景。灯光璀璨,江水悠悠,城市的脉搏仿佛在她的胸口跳动。手机震动了一下,是约翰发来的消息。
【婉儿,纽约总部刚刚通过了我的提案??我们要在东南亚设立一个联合投资基金,专门扶持本地初创企业,尤其是那些专注于AI、绿色能源和智能制造的公司。你觉得怎么样?】
她笑了笑,回复道:
【好主意。不过要确保这些投资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共赢。我们需要让当地的资本也参与进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发送完信息,她靠在沙发上,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三年前那个在曼谷会议室里眉头紧锁的自己。那时候,政策收紧、市场波动,一切似乎都在倒退,但他们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破局。
本土化战略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
初期,他们在越南遭遇了极大的阻力。尽管已经与当地高校合作建立了技术培训中心,但政府官员依旧态度冷淡,甚至有几次会议直接被取消。李婉儿没有气馁,而是亲自前往河内,拜访了几位关键部门的负责人,并邀请他们参观广州的智能物流园区。
“让他们亲眼看到我们带来的价值。”她说。
那次访问之后,局势开始出现转机。越南方面对“技术共享”的理念表现出浓厚兴趣,尤其是在自动化仓储系统和跨境数据管理方面。随后,他们与越南科技部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共同开发适用于东盟国家的物流AI平台。
紧接着,印尼的情况也有了突破。由于华美实业在当地资助了多个环保项目,并与雅加达大学共建了绿色能源实验室,印尼政府最终同意重启几个基建项目的环评流程。
马来西亚那边则更顺利一些。他们与吉隆坡的一家本地财团达成股权合作,双方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负责区域内智慧港口的建设和运营。这种“利益捆绑”的模式,极大地增强了当地政府的信心。
随着这些成果逐渐显现,李婉儿的战略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复制。
在非洲,艾米丽继续主导着那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她不仅推动了肯尼亚太阳能电站的并网发电,还在坦桑尼亚启动了一个跨境公路建设项目。这个项目由中非联合基金支持,资金来源包括中国政府、非洲发展银行以及多家私人投资机构。
“我们不再是单纯的投资者。”艾米丽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我们是合作伙伴,是建设者,是未来的一部分。”
这句话传到李婉儿耳中时,她正准备启程前往巴黎,参加一场关于“数字丝绸之路”的国际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