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屋内,众人落座。沈明辉缓缓打开皮箱,取出一叠泛黄的文件和几本笔记。
“这些都是我父亲留下的。”他将其中一本笔记本递给春棠,“他说,这里面藏着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春棠接过笔记本,轻轻翻开第一页,瞳孔微缩。
纸页上赫然写着几个字:
>“青石之下,真相未眠。”
她的心跳猛然加快。这是《青石之下》最初的书名,也是她最初写作这本书时所坚持的理念。如今,这个名字竟出现在沈知行的遗物中,意味着什么?
她继续翻阅,发现书中详细记录了当年那场秘密会议的全过程,甚至比林德昌的笔记更加详尽。从会议的组织、参与者的发言,到最终达成的协议,每一条都清晰可辨。
“原来如此……”张明远低声喃喃,“他们不只是想封存资料,而是要彻底抹除这些记忆。”
春棠抬起头,看向沈明辉:“你父亲为什么会留下这些?”
沈明辉沉默片刻,缓缓说道:“他说,他年轻时曾相信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后来,他发现历史其实是由沉默的人决定的。那些不被记录的,才是真正的真相。”
春棠心头一震。
“所以,他选择留下这些?”她问。
沈明辉点头:“但他也知道,一旦这些内容公开,不仅会引发争议,还可能牵连很多人。所以他留下了两个选择??要么让它们永远沉睡,要么在合适的时机,由合适的人带出来。”
春棠深吸一口气,手指轻抚过泛黄的纸页。
“你觉得,现在是时候了吗?”她问。
沈明辉看着她,眼神复杂:“我不知道。但我相信,如果你来了,那就说明你已经做好准备。”
接下来的几天,春棠一家与沈明辉展开了深入交流。他们查阅了更多资料,整理出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并开始撰写一篇关于这段历史的文章。
与此同时,春生也在协助技术团队对原始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确保即使未来遭遇任何变故,这些信息也不会再次消失。
回国前夕,春棠站在别墅的阳台上,望着远处的湖面。寒风拂面,吹乱了她的发丝,也吹散了她心中的迷雾。
“妈。”春生走过来,轻声唤道,“我们真的要把这些公之于众吗?”
春棠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静静凝视着湖面上倒映的天空。
“你知道吗?”她缓缓开口,“小时候,我总以为历史只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现在我才明白,历史其实是当下的一部分,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面对未来的方式。”
她转头看向儿子,目光坚定:“如果我们不去记住它,它就会被别人改写。”
春生沉默片刻,终于点头:“我明白了。”
回国后,春棠立即召集团队成员,开始筹备新书的出版计划。这一次,她不再局限于《青石之下》的续作,而是打算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讲述那段被掩盖的历史。
然而,就在他们紧锣密鼓地整理资料时,一封匿名信悄然寄到了记忆馆。
信封上没有署名,只有短短一句话:
>“有些真相,不该被唤醒。”
春棠捏着信纸,指尖微微发凉。但她很快恢复镇定,将信收起,继续投入工作。
她知道,这场较量已经无法回头。
腊月将至,青石镇的气温愈发寒冷。清晨时分,屋檐下的冰凌已经垂落尺余,街巷间弥漫着一股清冽的寒意。记忆馆门前的腊梅依旧盛开,花瓣上凝结着薄霜,在晨光中泛着微弱的银光。
春棠站在窗边,手中握着那本神秘的笔记本。昨夜她翻阅良久,虽未完全解读其中内容,但已能确定这本笔记所记录的信息远比她预想的更加重要。
“妈。”春生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杯热茶,“我已经把服务器的安全系统重新设置了一遍,并启动了离线备份程序。现在除非有人能直接闯入物理存储设备,否则数据不会外泄。”
春棠接过茶杯,轻轻点头:“做得很好。但我们不能只被动防守,得主动出击。”
张明远也走了进来,神色凝重:“我刚刚接到省文化厅的电话,他们那边也收到了匿名威胁,说如果我们继续公开‘云山文库’的资料,将会面临更严重的后果。”
春棠冷笑一声:“看来他们终于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