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国公孙斌暂领九门提督府,平国公韩青所领北军,成国公张恢所领南军相继带来的变化,在朝堂,在虞都,在京畿是引起不小关注的,尤其是上述种种变化,还有意无意跟孙河所在大都督府有联系,这就显得颇为耐人寻味了。
如今的大虞,中枢也好,地方也罢,对待天子的态度是极看重的。
韩飞站在雁门关城头,望着远方那片被风雪覆盖的荒原,心中却比这天色更沉重。东瀛虽败,但千叶真一未死,影忍未灭,这场战争远未结束。而更让他担忧的是,京城那边传来的消息??皇帝李景身体愈发虚弱,朝中权臣蠢蠢欲动,暗流涌动。
“将军。”赵烈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江南水师已按您的命令封锁东海港口,林远也已抵达工部造船坊,开始督造新式战舰。”
韩飞缓缓点头,目光依旧望向远方:“千叶真一不会善罢甘休,他一定在策划什么。”
赵烈皱眉道:“属下也正为此事忧虑。近日斥候回报,在北疆边境发现几起可疑人物潜入的踪迹,身份不明,行踪诡秘。末将怀疑,是东瀛的‘影忍’。”
“果然来了。”韩飞眼中寒光一闪,“让军情司加强戒备,同时通知各地守将,严查所有外来商旅,尤其是来自吐蕃、南诏方向的。”
赵烈应声而去,韩飞则转身走下城楼,回到议事厅。此时,一名身穿黑袍的密探已等候多时,见韩飞行至,立即单膝跪地,双手奉上一封密信。
韩飞接过密信,拆开一看,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信中写道:**“千叶真一已在吐蕃秘密会晤旧部,疑似与当地贵族达成协议,意图联合出兵,夹击我西北防线。另据可靠情报,东瀛境内已有大量工匠被召集,正在秘密打造一支新的舰队,目标直指大周沿海。”**
韩飞将信纸捏得紧紧的,片刻后才缓缓开口:“看来,千叶真一打算两线开战了。”
他随即召来副将李靖,命其火速前往京城,将此情报呈送皇帝李景,并请求朝廷尽快调派援军支援西北。
待李靖领命离去,韩飞又召来赵烈和几位心腹将领,开始部署防御计划。
“赵烈,你即刻率三万精骑前往贺兰山驻防,务必守住西陲门户。若有异动,立刻飞报。”韩飞语气严厉。
赵烈抱拳应道:“末将明白!”
韩飞又看向另一名将领:“你带五千轻骑,绕道吐蕃边境,密切监视敌军动向。若发现千叶真一现身,立刻上报。”
众人纷纷领命,气氛紧张而肃杀。
就在这时,一名小校匆匆跑进议事厅,神色慌张:“启禀将军,京中有急报!”
韩飞眉头一皱:“讲。”
小校喘着气道:“陛下病重,已昏迷三日,御医束手无策。朝中大臣分裂为两派,一方主张立太子监国,一方支持由太后摄政……局势危急,请将军定夺。”
韩飞闻言,心头猛然一震。
他当然知道,皇帝李景一旦驾崩,朝中必生变乱。而他身为镇北王,手握重兵,若不及时回京,恐怕会被有心之人趁机架空甚至铲除。
可眼下,西北战云密布,东瀛虎视眈眈,若他贸然回京,边关必然空虚,极有可能被敌军趁虚而入。
“将军,此事该如何应对?”赵烈低声问道。
韩飞沉默良久,最终缓缓说道:“传令下去,全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我会亲自写一封信,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面呈陛下。”
说罢,他提笔疾书:
>**“陛下,臣闻圣体欠安,忧心如焚。然西北战事紧急,东瀛图谋未消,臣不敢擅离职守。今遣亲信使者赴京,愿陛下龙体康健,早日康复。若陛下有何吩咐,臣必肝脑涂地,以报皇恩。”**
写罢,他将信封好,交给一名忠诚可靠的密探,命其连夜出发,不得延误。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派出信使的同时,京城之中,一场更大的风暴已然酝酿。
####
与此同时,京城皇宫深处,太医院内,数十位御医围坐在一间昏暗的房间里,神情凝重。
皇帝李景躺在床上,面色苍白,气息微弱,仿佛随时可能断气。
“怎么样?”太后低声问道。
一位年长的御医上前一步,颤抖着说道:“回太后,陛下脉象紊乱,体内似有剧毒残留,但症状却又不像寻常毒药所致。老朽等束手无策。”
太后脸色骤变:“你是说,陛下是中毒?”
御医迟疑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可能性极大,只是……究竟是何种毒物,尚需进一步查验。”
太后深吸一口气,眼神中闪过一丝冷意:“查,一定要查清楚。若是有人胆敢对陛下不利,本宫绝不会轻饶!”
她话音刚落,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太后!”一名太监慌张跑进来,满脸惊恐,“不好了!礼部尚书陈敬之突然暴毙,死状极其诡异,七窍流血,浑身发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