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比先前,军改依旧在持续,可关注的有多少?
外界对此了解的有多少?
答案是肯定的,关注的或许多,但是了解的却少之又少。
平、定、成几位国公坐镇下,谁要是敢把不该说的说出去,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如此就剩下一个了。
“殿下,臣有事要汇报。”
在此等态势下,在一些人还在思量时,夏睿起身朝楚徽作揖道。
“坐下聊。”
楚徽见状,笑着伸手道:“这里没有外人,这是碰头会罢了,无需像上朝那样,呵呵……”
“是!”
夏睿作揖应道。
跟楚徽相处的久了,特别是在官面上的,都对这位大虞睿王的感观很好,待人很随和,没有架子,遇事不乱,最关键的一点,是不会把锅甩给底下的人。
“臣这段时日,一直在关注边榷员额竞拍。”
在道道注视下,夏睿表情严肃,微微低首对楚徽道,“这次竞拍,在榷关总署的主导下,参与的群体众多,来自各地的群体云聚虞都,想要获取的,是关乎三年的边榷员额,这牵扯到的利太大。”
这番话讲出时,有些人的表情变了。
而这些人的变化,全都在楚徽观察之下。
对他们的这种变化,楚徽一点都不奇怪。
‘看来有察觉的不少啊。’
楚徽心里暗暗思量。
在夏睿他们之中,有人留意到一些事,甚至开始在暗中查些什么,彼此间没有交流,这在楚徽看来是正常的。
倒不是说他们刻意隐瞒什么。
实则是各有各的小心思罢了。
楚徽之所以没有戳破,是因为他懂得这种感受,这跟朝中多数有司任职的官员,暗地里下绊子使算计是不一样的。
眼下的他们,尚未到那种程度。
在他们流露的表情下,楚徽看到了很多,但更多的,却是暗松口气的感觉,这代表着什么?
没有独立办案下,这种底气上的不足。
廉政总署终究是新设的。
没有几个主导的大案要案傍身,在廉政总署任职的这帮官员,归根到底是不牢靠的,这跟能力没有关系。
在自家皇兄身边待的时间久了,楚徽明白一个道理,能力是能锤炼出来的,做的事多了,犯的错多了,只要善于总结,终究是会有所变的,可问题是在现实中,谁会给你这么多次机会?
官场上,你进一步,不知要挡住多少人的路。
这其中就可能有交好的人。
一次这样,两次这样,或许因为情谊不会有别的,可次数多了呢?差距大了呢?这份情谊还会像最初时那样纯粹?
不见得吧。
不过对于这些,楚徽是不在意的。
因为他跟很多人都不一样。
他是大虞亲王,他生来就不一样。
当然这是在大多数人眼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