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从这里走出去的,现在又回到这里,所以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你看你这几年,主要生活环境都是在京城,然后又是拍戏四处跑。现在累了,疲乏了又回到这里。
而我们刚才在火车站,又看到那么多人不停地在往外走,他们肯定是想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其实是一种反差,你说是不是?”
池影就是这样,貌似无意地在开导李师弟。
李师弟笑了一下,“这其实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围城’,对吧?”
李师弟能理解池影的意思。
他其实这段时间也没有真正歇着,一直在思考他的第一部电影。因为李师弟研究生也快要毕业了,还要交毕业作品的。他希望能拍出一部出色的作品,能给自己的研究生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其实我们可以拍一个节奏慢一点的治愈系的片子,比如说聚焦在漓江边上的生活……”池影突发奇想道。
第113章治愈那曾是我的后半生……
“你们
两个真是的,怎么又讲起电影来了,不是说要歇一歇吗?”旁边的陆伟很不满的叫道。
池影无所谓的说道:“我又不是要拍,我只是说说这种突发奇想,一个创意而已。其实像咱们这些人,怎么可能不说起电影来?”
李师弟也是附和:“就这么随便聊聊,又不是马上要投入工作,做什么具体安排之类的。”
其实陆伟自己也很感兴趣,他嘴上虽然嫌弃着,但是很快也拉着孙心妍一块儿,一起讨论起这个事情来。
李师弟现在已经有100万元的项目资金了,如果要拍一个简单点的治愈系电影,紧一紧,也还凑合。
实在不行的话,再问郑志宏那边再申请一点,相信只要有池影的加入,郑志宏还是很愿意掏钱加大投资量的。100万元人民币这个数量级,现在对他来说不过是小钱而已。
像这种片子,真要投入拍摄,主要人物肯定不会太多。
池影继续说道:“我们可以有两个核心人物,一个是在本地生活的少数民族土著,他年纪很轻,一心就想要走出这里。他对外面充满了好奇,所以他总想加快脚步,脱离原生地。
而另外一个,就是已经从这里走出去的年轻人。他年少离家,在外面打拼多年,身心疲乏,充满痛苦感,所以他想回归到这里,想放慢脚步来重新寻找自我以及安宁,你觉得怎么样?”
李师弟想了想:“可以,就比如说像刚才那样,有一个在漓江边上生活,会唱山歌的少数民族少女,但是家里的经济环境不好,她就想改变现状,所以想外出打工,寻找更好的生活。同时她也渴望见一见外面丰富多彩,光怪陆离的世界;
而另一个,就可以从这里走出去的青年音乐人,他在外面本来发展的很好,但是最近遭遇了一些事情,事业受挫或者爱情失败,恋人离他而去,让他内心饱受创伤,痛苦不堪,所以他就重新回归到这里。
这两种人物的鲜明对比,就可以完成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设定。”
池影点点头:“其实整个故事主要人物也就这两个年轻人,所以你要找演员很好找,甚至连音乐也可以一块搞好。比如说像青年歌手部分,你可以跟周岩去聊聊,近距离了解一下当下的年轻音乐人的生活状态,而山歌部分我们就可以沿用本地的传统音乐,你说是不是?”
李师弟觉得确实挺好的创意,“对,确实可以创作出一种新的类型电影……”
其实前世,像这种片子非常多,就是所谓的治愈性电影。
比如说像《托斯卡纳的夏天》、《朱丽叶的信》这一类的片子。而且因为这些片子的热映,都带火了拍摄当地的旅游业,所以后面会出现一系列这个片子,各个国家都会拍这种片子。
但在当下,这种片子还不多见,池影甚至建议道:“你还可以用这种片子宣传一下家乡,比如说‘贵省山水甲天下’,对不对?就作为一种风光片来拍,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创意。你的摄影技术也过硬,完全可以拍得像一些山水画或者是油画一样……”
李师弟大笑起来:“确实,算是为家乡做贡献了。真要火了,我们家乡旅游局都要感谢我……”
他们当时在讨论这事的时候,正在坐在漓江的游船上。四个人单独包了一艘船,船上有两个船工。他们在说的时候,边上的船工还听了一耳朵,中间有一个年轻一点的船工还跟他们搭起话来,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问李师弟,“你们是文化人吧,说的好有深度。”
池影大概听明白了是这个意思,也没搭茬儿,就一笑而过。
李师弟反而跟他们瞎聊起来,对此他们也没有放在心上。
陆伟池影听的些,也很感兴趣,“所谓的‘治愈系电影’,核心的要素是什么?”
“核心的要素,我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