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非诗歌方法
非非小辞典
非非主义出笼的短期内就引起海内外诗界和评论界的广泛注目,甚至对其它形式产生刺激。主要原因是它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文化背景和重要的哲学启示。非非主义创作群体闪现了三个焦点人物:青年理论家周伦佑和蓝马,青年诗人杨黎。
杨黎被称为非非主义第一诗人,他也是第三代的一朵特殊语言现象。他的代表作品为《怪客》一九八四,《冷风景》一九八五,《高处》一八六,这三首诗表现出一种共趋性,三首诗的连续就是自觉地消除语义义的过程。他的诗有一股透明凉度,语言发生了净化的吸力。他试图通过语感制造宗教感即超人感觉。这种感觉不是在诗里表达的,而是诗即语言自带。他常常借用几个响音的传速和亮色的转换制造一种类似电影的主旋律音乐。使诗的画面弥漫了寂静、恐怖、神秘、玄妙的气氛。而且杨黎诗中的重复手法,叙事性,平衡结构和幻想性都是特殊的。
B,整体主义:整体主义也是一座庞大而颇有影响的流派。对他们的艰苦探索我钦佩,而且相信他们脱离此种模式也一定能写出漂亮的诗。如二宋(宋渠宋炜)和石光华。但对他们的艺术后果我毫不犹豫地持批判目光。那是文明的退化和精神的萎缩!在一堆叠床架屋的淹没中我无所适从。…
C,莽汉主义:葬汉主义是一波类似六十年代美国「嚎叫派」的诗歌潮流。他们以一种反文化态度恢复了人的时常比。以破坏的话言和大面积的连锁幽默体现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他们最真诚最欺骗,最善良最凶恶,最聪明最混蛋,最坚强最颓废,最可爱最可恨,最文明最野蛮,他们粗野的坦率,坦率的单纯,单纯的孤独;他们幽默的悲伤,悲伤的愤怒,愤怒的苦闷。他们是骚动不安的灵魂是愤世嫉俗的声音是玩世不恭的目光是放浪不羁的长发。他们是心的流浪儿。一切对他们不起他们对自己不起。他们唯一的错误就是不会虚伪,他们唯一的诗就是不是诗。他们的诗主要是靠奇思异想取胜。其中写得最棒的是郭力家和李亚伟。
D,「他们」,这是集合在「他们」一九八五上的一群南京、上海、西安、昆明、福州的青年诗人。他们独立而联合,属生活方式型感觉派。其中的韩东以一贯的稳定状态彪炳诗界。他的诗貌似生活经验的积累,于淡泊和平常中隐藏看高度的智慧和深刻的幽默。有无为之美、谐谑之美、怪诞之美、超脱之美,质朴之美和神秘之美六种美学特征,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气质和风骨,是中国诗歌面向世界自己的东西。
于坚的诗似乎太客观了,一种照相式的叙述,削弱了诗的感动力,但总的看,他的手把还是满大的,丁当的诗庄严的滑稽,伤感的优美。小君的女性诗,真情,恬静的人生态度,纯净、新鲜的语言,我非常喜欢。
E,上海诗群:a。城市诗群:城市诗人经过一段伪诗歌时期,沉溺于于虚幻的光色。分化后,宋琳的诗回归存在,流露了哲学的困惑和人生的茫然,由于他自觉坚持诗必须是一种艺术行为,因此他的诗获得了美哲学的味道。而另一位素质很高,呼声甚旺的张小波,由于诗的爆发点偏斜和非诗的干扰,使我痛惜地感到他是在浪费才华消耗激情毁灭精神。
b。海上诗群:也是一伙比较齐整的创作群。其中孟浪走得较远。他的诗有一种怪异的风格和冷峻的氛围。反映了他对人类困境的严肃思考。他的孤独、绝望和悲观,暴露了诗人良心的真挚痛苦和深邃的批判精神,正如贝岭所说:孟浪的诗有一种愤怒,这种愤怒经过抒情的处理,表现出令人哑然失笑的幽默……
孟浪的诗跳跃性很大,语言在分裂中丧失了美感。这正适合他对人类社会的自私、冷漠、虚伪和丑恶的冰冷穿透。他象一个机警的职业侦探又象一个冷酷的外科医生。孟浪的诗是中国现代诗中一种卓绝的反诗歌事实,这也是与世界文明进步的反思过程同步的。
另外,海上诗群中的王寅,陆忆敏,陈东东等的艺术水准也是很高超的。
F,体验诗:体验诗是朱凌波提出的一条诗歌概念。体验诗就是人与非人,灵与肉、理与情等诸多矛盾中的一片悲剧氛围。写非艺术非人格非人性非自由力量对生命的压迫、束缚、窒息和异化。披露两栖人的孤独和痛苦。他们有病态的体验,当这种体验不断重复且惨烈时,他们把人生只当做一场体验了。在茫芒人海和漫漫黑夜找寻自己的艺术良心并将继续丢失。他们以变形的手法折射生命之光,以扭曲的语言慰籍灵魂的废墟。体验诗为了获得现代艺术生命的效果,最佳选择就是超体验,借以制造形而上氛园。他们也写一种「原罪感」,对比童年和记忆,如今所从事的一切都彷佛充满了负疚感和羞耻感。因此,总在「下意识地洗手,彷佛要洗掉什么」。
体验诗人宋词,他的逻辑思维的混乱,他的生活经历的双重变态,他的性格缺陷,他的记忆畸型减退,他的情感疲惫,他的精神衰老,都使他的诗取得了卡夫卡氛园。
G,女诗人:a。马力:她的灵魂与世隔绝,她对女人命运的预感,使她流露出一种自虐的喜悦。她的原生孤独她的纯粹寂寞,使她进入良好的生存状态和艺术状态,读她的诗常常使我觉得我的男性清醒也许不适合于诗,真诚地为她的艺术价值与艺术名誉的严重失调(也许中国还有许多这样的优秀诗人还默默无闻)感到莫名的惆怅。
b。唐亚平:唐亚平是以「黑色沙漠」组诗笼罩诗坛的。读地的诗我有一种颤栗的亲切。这女子寂寞而超然,孤单而独立。「没有黑夜,人姓将无所收益?」。她的黑夜意识温馨而溢满真情,良心和欲望醒着,宁静而骚动。充斥着甜蜜的挣扎和痛苦的**,每一次发泻都是超越,每一次唤起都是遗忘,每一次占有都是失去,每一次奉献都是空虚。当女人真正意识到她是女人时,他们就最大限度地接近了人的尊严、价值和自由。黑夜给她的爱和恨一样地强烈和持久,且带有自戕姓。她是幸运的,因为她可以象普通人一样过日子,象上帝一样思考。
C,翟水明:翟永明以「瓜熟蒂落」的女性气息使人为之倾倒。她对语言的平常运用,使语言变成了一缕缕神的芬芳。使她的诗还原为痛苦而美丽的生命现象,她身装黑色睡袍,两只幽幽的大眼,随便晃动玉臂,摇起诗的魔棒,就灿然揭开了短暂而漫长的生命历程。翟永明以女人特异的感觉,将第三代推向一尊奇妙的乳峰,正如舒婷在朦胧诗人中的作用。但她远远地扩张和渺茫了
舒婷。做为一枝女性诗人,她的优势是不能取代的。
在第三代诗人中,翟永明、唐亚平、马力、陆忆敏、小君等女缪斯以她们的幽光点燃诗坛的圣火,正因为拥有了她们,我们才如此强大而不可拒绝。
H,诗评家兼诗人尚仲敛:尚仲敛和我一样是使双枪的。(在第三代尚未功成名就的苦闷阶段,更需要我们这样的双料货)他以几篇火药味浓烈的文章向当代中国诗坛宣战并一跃成为风头人物。他的漫骂式文风使矛盾激烈和明朗化了。(有时粗鲁的坦率会出现意外的效果)但对他的诗我不能不提出忠告:
诗绝不仅仅是口语化!作为对朦胧诗的初期反动,他完成了一次汹涌的淹没。
但今天已没有必要再过份强调了。因为无需要树立对立面了。唯一重要的是超越和塑造自己。
另外,海客的「澡堂子里」使我第一次被男性诗人的感觉的兴奋不已。他以生命的想象发现了人体的的无究奥妙,其中包含着多少东西啊!对于他的艺术前程我产生了一种盲目的激动(因为我对他的过去和未来一无所知)。
总之,第三代既不象北岛在接受外国记者时所说的无可奉告(他的英雄主义诗歌使他未免自信的固执),也不象舒婷所说的还没有相应的作品验证理论。
我常常这样痛苦地想,第三代可以说还未完全走出朦胧诗的阴影,仅仅是他们之间的生理年龄也相差了不过一旬。而赢得他们的认可也如此艰难一一与他们的经历何其相似尔尔!
是的,尽管我知道一切都是过程,但这类恶性循环也未免太伤人心啦!
虽然我完全可以采用我们一贯的方式:我们不需要理解!我们的虚无足以
说明我们的存在了!
因为面对那么多那么多指责的手指和困惑的眼神我能说些什么呢?!
1987年:《第三代诗人的六反态度和三大特征》
原载于《现代诗报》
第三代诗人不仅仅是“朦脱诗”的反动,更是以“六反态度”突围诗坛,引起了海内外诗坛的广泛注目。
所谓“六反态度”即反传统、反崇高、反
抒情、反文化、反美和反诗歌。
一、反传统:反传统并不是他们的诗中和骨子里没有一丝传统的基因。而是以破坏的手法从传统的断裂处下手,往回走,以虚无标明存在。
二、反崇高:反崇高并不是他们不想崇高而是现实使他们崇高不起来。所以他们就从崇高的另一头?一平凡开始艺术的劳作,借以反塑造自己的画像。
三、反抒情:反抒情并不是他们没有情而是他们的情已变态。所以他们只能以毒攻毒,以变态的形式表?变态的内容。
四、反文化:反文化并不是他们没有文化而是他们视文化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精神的压迫即物化。知识和经验使人本变得淡漠、麻木和冷酷了。穿上了虚伪的外衣,永远丧失了天真的笑容纯净的目光美好的记忆。因此他们就以“原罪”甚至野蛮的方式表露对社会对自己的厌恶。
五、反美:他们以真为唯一的冲动。因为“痛苦是大海,欢乐是大海里的珍珠”;美是瞬间的,不是永久的;光是短暂的,黑暗是永恒的。人的心态长时间被消极情绪所控制,他们就是把这些消极情绪诗化。所以有人说他们的诗为丑艺术,丑感并不过份。
六、反诗歌:他们的诗从传统、现实和抒情的视角判别并不是诗?一他们的前卫作用恰恰就在于此。他们对语言(语义和语感)的毁灭性创造,正适合表达他们的反向艺术反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