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西昌
◎遇故人(付志卿+运输队覆灭过程)◎
这场短暂的祭奠,并未耗费太多时间,车队很快再度启程。
莲妹儿和刘愿平都再次拒绝轮流做前面座位的提议,这两人异口同声地说后面宽敞更舒服,他们两人喜欢坐后面,前面好晕车的,真的!
莲妹儿晕不晕车,周立行不确定,但刘愿平会晕车吗?周立行很怀疑。
刘愿平理直气壮地回答:
“我没了腿,稳控不住身体,这山路转来转去的,我怎么就不能晕?”
刘愿平给出的这个理由十分有说服力,周立行只好还是请杨珺秀坐副驾驶位了。
车辆行驶上大桥,桥上的钢索轻轻晃动。
杨珺秀看着那钢索,突然想起来浑浑噩噩时候遗忘了的许多事情,她脑海中灵光一现,想起来一件事:
“我听致松说,咱们还造不出建桥的特种钢索。当初修这个桥,是从美国订购的9圈钢索,万里迢迢海运到缅甸仰光的。”
“货刚运到仰光,日本飞机轰炸了仰光码头,致使存放在货栈的钢索被炸毁了4圈。乐西公路派去提货的人好不容易,才请一只运输军资的民间队伍,抢运出剩余的材料……”
“然后桥梁设计临时修改,勉强用4圈钢索,在限期内也做出了当时国内第二大的吊桥……”
周立行愣了愣,突然哈了一声。
“?”杨珺秀歪了歪头,眼神中流露出震惊,“不会是……”
周立行点头,命运中无处不在的巧合,让他深感意外,却也有一种没来由的欣慰。
“是的,我们运的。”
“你说的那个提货的人,当时蹲在仰光港口的库房外面嚎啕大哭,沐明实上去搭话,他抽抽噎噎地讲没人愿意运他那又大又重的钢索。”
“其实我也不懂,但沐明实听说是修桥的,便劝我答应了,还说占她个人运输的那个份额呢。”
“那钢索又大又重,货车装载着,在盘山公路拐弯的时候,可难开了……”
这钢索,从仰光到昆明,从昆明到四川,漂洋过海,车载马驮,最终到达这崇山峻岭之中,崩腾呼啸的大渡河上,执行了它们的使命。
杨珺秀也为这巧合而感受到莫名的欣慰,仿佛冥冥之中,她和周立行蜿蜒曲折地早就有了某些联系一般。
*
车队从这吊桥过了大渡河,继续南行经冕宁、泸沽等,最终到达西康省西昌。
西昌地处川西高原和安宁河平原的结合部,安宁河平原是仅次于成都平原的平坝地,俗称插根筷子都能活的好地方。西昌东连四川彭迪,西通青藏高原,南达云南,北接雅安,自古以来是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到和军事重镇。
此时的西康省各城市和主要干线已经被解放军实际控制,经过近三年的反特清霸,这座各民族交融的古城终于迎来了安宁。
这趟车队从乐山五通桥过来,因五通桥以前就是制川盐的地方,所以这货车中运送的最重要的物资是盐巴,其次是布匹。
大小凉山地区,尤其是老凉山地区,盐和布一向都是硬通货。这批盐和布,是政府专门把为凉山缺盐少布的地区准备的。
曾经被破坏的道路和设施都重新修缮好,大街上四处都能看到身着彝、藏、汉各色服装的人员,男女老少们见有车队来了,都好奇地张望着,眼中充满对新生活的期待和憧憬。
车队将货品送到地方,周立行和杨珺秀刚下车,便被一个激动不已的青年冲上来拦住。
“队长??!!”
“周队长!!!天啊,真的是你,队长!!!”
周立行仔细端详这青年,他没有轻易地认下来。
那青年二十七八的样子,长得一副娃娃脸,眉眼秀气得像女孩子,以至于下巴上的胡茬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他穿着司机的工作服,将胸口拍得砰砰响:
“我是当年咱们运输大队的2中队长啊!付志卿!小付!当年流亡成都的学生,看了报纸去应聘忠义堂车队的!在昆明驾驶培训学校综合成绩考核的前10名!当初你还亲自给我戴过红花呢!想起来没?”
多年未见,这青年略微变了模样,而周立行跟着解放军经历过剿匪反特,谨慎之心更甚,他不做声,等这青年说更多的细节再判定。
那青年见周立行不置可否的模样,急的扎耳挠腮,“哎,哎!队长,我政治清白,素质过硬!接受过考查的!我这进的是咱们新中国政府的国营车队,你看,你看我的工作服!”
青年身后走来好几个司机,听那青年说话,纷纷笑了起来,其中有几个人同周立行来的另外一些人认识,大家便一起起哄起来:
“周大哥谨慎得呢!”
“哎唷,小付师傅不是特务,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