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岁的他身高已及女生们的耳侧,他刚刚完成小学五年级的课程,开启了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暑假。
于迟与钟爱学习并成绩优异的于越
不同,他的基础科目成绩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但他却在文艺类课程中如鱼得水。
“带上写生本了吗?还有笔和颜料?”于知乐问。
于迟点头如小鸡啄米,应道:“带了,姐夫前两天还给我买了一套新的,我都带上了。”
姐弟谈话间,人已经到齐。齐二上了周岳生车,他的伙伴们则由葛泰开厂里卡车送到火车站。
火车哐当哐当一天,终于停在江省省城,来接他们的依旧是于佩兰和贺有安。
他们知道齐二几人是来拍纪录片的,非常热情,先是带他们去招待所安置行李,而后请他们去省城最有名的国营饭店吃当地特色菜。
夜幕降临,一行人吃饱喝足才回到住所,次日天微亮就爬起来。
远洋队的收获年年突破记录,引得接她们的人逐渐攀升。因此等他们扛着设备抵达时,码头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所幸齐二提前与船厂和省城报社联系过,最终还是找到了好位置,没有错过这个盛况。
于迟没有去前线挤,而是找了个地势高的位置俯瞰,将这番热闹的景象留在了他的画布上。
当天,所有人没有在省城停留,马不停蹄回了海东镇。
“老支书联合附近的村子修了路,不仅方便周边村子往海隅村输送海货,也方便村里的罐头运出去。”于白薇解答摄制团队的疑惑。
临近村口,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字排开的三辆冷藏车,紧接着才是前往迎接他们的老支书和村干部们。
“终于回来了。”老支书笑着上前迎于知乐,眼神格外慈祥,“院子一直都有打扫,先回去放包裹吧。”
于知乐抱了抱他,说:“秋收晚会的时候,文心和葛泰会回来。”
老支书连声应好,笑容满面。
村里的路也修整过,尽可能地扩大的同时,又保留了以前杜南枝送来的各种花草。
整洁美观的环境让摄制组众人不由得发出惊叹。
除了果树更加茁壮高耸,于家小院并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秋千和面包窑都被维护得很好。
回到熟悉的地方,爬爬和摩尔一改这两天安静的模样,开始上窜下跳。
休息了一会,众人前往副业组小院。这儿的格局没变,地方扩大了不少。隔壁副业组小院占地面积扩大了两倍,多增加了几条生产线。
饭菜由吃食摊的人帮忙制作,她们换着法子做了一桌子应季海货,让齐二的伙伴们吃得都意犹未尽。
他们刚放下筷子,就看见张晓云像一阵风似的跑出了院子。
“晓云怎么了?跑这么急。”蓝圆圆好奇。
陈老解释:“最近国营饭店很忙,海兰她们每天七点多下班,她赶着回去给她娘做饭呢。”
“她们不是吃完晚饭才下班吗?”蓝圆圆觉得奇怪。
陈老也不知道原因,只摇摇头。
于知乐若有所思,但接下来几天都没能分出心思细究原因。她和蓝圆圆轮流出镜介绍,依着台本陪他们拍了虾池、海带养殖架、生产线和制衣小组,还要在他们采访村里老人的时候帮忙将乡音反义词普通话。
直到他们要跟拍运输小组成员,两人才抽出时间去国营饭店探望胡蓝和胡老三。
国营饭店的局势比她们想象中还要严峻。
她们一进门,就看见一个陌生人翘着二郎腿朝胡老三喧嚷,只指挥海隅村的人做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在故意玩针对。
“胡蓝,有客人,还不招呼?”那人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