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的木门咿呀两声,周岳生宿舍的门开了,又合上。
屋里的灯没有亮,门又发出挤压的声响。
“我知道你会来找我,我知道。”周岳生低声呢喃。
他的手从于知乐的眉尾往下,经过她的颧骨、鬓边、耳垂,最终停留在脖颈触处。
“其他事呢?想过吗?”于知乐踮起脚,往他耳边轻轻吹气。
下一秒,她整个人腾空,呼吸节奏被完全打乱。
交流活动原本就有两天假期,她的到来让周岳生觉得两天眨眼即逝。
大年初一,两人窝在狭小的宿舍里,仅在吃饭时才短暂地外出。大年初二,他们相拥而眠,直至冬阳让薄雪融成水珠,才慢慢悠悠起床,穿好衣服前往市区。
盐水鸭、板鸭、鸭血粉丝汤、皮肚面和蟹黄汤包,周岳生当初提过的,两人都去吃了,还尝了很多当地的特色糕点。
大年初三,交流活动恢复正常节奏,周岳生开始早出晚归。
于知乐没有离开,闲了就在校园里乱逛,或去食堂找大娘们聊天,或听门卫大爷讲他儿女都考上大学的事。
“听说国家会给大学生补贴。”她随口一问。
大爷点头,说:“人民助学金,不同的专业还不太一样。我闺女读师范大学,补贴二十七块,儿子是二十。”
他还给于知乐科普这笔钱的补贴方式,其中百分之九十都直接划到大学食堂去,剩下的钱就给学生覆盖其他开支。
“两三块钱应该不太够用,我打算每个月给他们寄五块钱。”大爷继续絮叨。
闻言,于知乐大脑里闪过一个念头。
她暂且压下,继续听大爷说家常琐事,等周岳生结束下午的课程就和他一块吃饭。
于知乐一直待到大年初五才回京市。于海光到火车站将她载回军区,与家人们吃团圆饭。
休息一天后,她照惯例与张文心、于初月结伴去探望于海清和张香茹,听她们讲一讲京市最近的局势。
于海清二人晚上有饭局,她们下午就离开。于知乐得知杜生在京市,便与张文心与他谈一谈自己的新想法。
“助学资金会?”杜生眉毛微挑,“人民助学金制度恢复了,成立这个会有意义吗?”
于知乐将详细情况告诉他,随后补充道:“当然,我也有私心。有时候得到太多,就会想做点善事平衡。”
张文心知道她在说系统。
杜生却想起她提点的种种,误以为她曾窥见过天机。在港城浸润了这么多年,他多少信点这方面的事,于是同意了她的提议。
年初九的晚上,厂里提前为准大学生们举行践行宴,地点依旧在食堂。
夜幕低垂,灯光朦胧。现场被即将离别的忧伤笼罩,大家兴致并不怎么高。
于知乐用餐具敲敲酒杯,吸引大家的注意,随即走入全场最亮的那片区域。
“今晚是我们食品厂的大学生欢送会,我希望大家可以尽情享受彼此陪伴的时光。”她朗声说话,“首先,我祝即将踏上新征程的你们前程似锦。”
紧接着,她宣布成立海隅助学资金会。厂里每年从收入取出部分钱,用于资助考上大学的人,每人每月八块钱。
她的话引起一片哗然,很多人不理解这个举措。
于知乐重复了一遍门卫大爷算的那笔数,让他们认识到成立助学资金会的必要性。
虽然她的话有道理,但有些没考大学的人心里却有点不是滋味。
第21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