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另一波流言又起——
“听说那中宫皇后定是寇府那位独女了!”
“太后,啊不,如今是太皇太后的,之前那个原定的太子妃不就是太后家族的吗?”
“哦哟哟,太后指定要反对闹一闹的,我看官家这大婚啊,啧啧……”
“哎?我听说过一个事儿,当今官家少时好像在寇府长大的?”
“哟!那这俩岂不早就?”
“哎,住口!别妄议,那可是未来帝后!脑袋不想要啦?”
“那叫青梅竹马!他懂个屁!”
“对对,是青梅竹马,那太皇太后和太后能轻易答应?我觉着……有些悬呐!”
*
正值民间流言四起之时,元和二年正月初二,太常寺在陛下授意,四位宰相和枢密使联署审议后,拟定婚书“寇氏女,毓质名门,懿范夙著,可正位中宫”。
同时授意史官记载“帝后幼时同读《孝经》,青梅竹马,天作之合”而昭告天下。
正月初八,太皇太后联合皇太后提出异议,以“违先帝意”及“担心寇府成为势大外戚”为由阻挠。
宰相府这边,寇衡需要表面避嫌,上札子《乞罢选女疏》,宫中留中不发;而后寇衡再请外放,求知扬州以示无野心;最终“被迫”接受立女中宫旨意。
随后,寇衡再次主动奏请寇家子弟改任文散官,将田产捐为学田;资助太学生撰写《贺立中宫赋》,同时民间散布童谣:“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针对“违先帝意”,皇帝直接施压下诏——“朕意已决。朕承祖宗之业,思得贤后。寇氏德备椒房,宜正位中宫。”
随后强硬收归皇太后的批红权,直接跳过二位太后,由礼部直接议定。
正月初十,皇帝提前斋戒三日后,着冕服赴太庙告庙,焚香祝告:“臣景熙娶寇氏女为后,以承宗庙。”
正月十二,正式颁布立后册立诏书。由中书舍人拟诏,加盖皇帝玉玺,由门下省审核,宣诏官赴宰相寇府宣读,张榜各州府,公告中外。
正月十五,纳彩礼,由枢密使持活雁、玄纁、金器、帛至寇府下聘礼。
正月十六,少府监制皇后册宝。册文由纯金打造,刻“柔嘉维则,淑慎其仪”;白玉制宝玺,篆书“皇后之宝”。
正月廿六,钦天监上奏确定二月初六“辰时迎亲,午时册立”。
正月廿八,太常寺派尚仪局女官八人入寇府,教授寇听雨《女则》《内训》,熟悉皇后仪制。提前模拟大婚流程,练习册封时的“三跪九叩”、合卺礼等。
女官负责检察寇府嫁妆,符合“国母之仪”,不可奢靡。最后由尚衣局定制深青色翟鸟纹袆衣、九龙四凤冠。
*
寇听雨的单身好日子于正月正式结束了,在得知她被昭告天下真的要做皇后,将于二月初六嫁于当今陛下之时,她还有些懵逼,这就要嫁人了?嫁的还是大宋皇帝?
寇听雨在昭告天下的当日晚间,在床上烙饼迟迟睡不着时,猛地扇了自己几个巴掌,拧了自己大腿好几下,疼得她嗷嗷叫。
她终于清醒了,惊呆了,恐慌了……
之前答应景熙的现代求婚之时,她并未想得很多很远,只看他越来越顺眼,想着成亲后就能跟他成日里耳鬓厮磨名正言顺大做特做了……
甚至在她这个现代人的眼里,结婚甚至离婚都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但此时此刻她终于清醒地意识到,他妈的她要嫁的可是大宋皇帝啊!
在古代结婚是很麻烦的事!转念她又安慰自己,封建社会的弊端也有另一面,寇府和皇宫这么多人呢,哪里用得着她亲自操心?肯定有人可以替她操心忙碌啊,她就当作自己是行尸走肉就好了罢。
直到二十八日,八位尚仪局女官进驻寇府起,寇听雨仰天长啸,醒悟到自己真是太天真了……
光是为了塑造她“母仪天下”的威仪,她要训练“三跪九叩礼”,还要她保持重达五斤的冠冕不斜?还身穿着,整整需要十二名宫女协助才能穿上的层层叠叠极其厚重的袆衣?
只这一项,寇听雨就需要每天练习足足两个时辰,累得她膝盖淤青、饭量猛增,听青竹说她睡觉时都打呼噜了!
这也就算了,她体质康健气血充足,还能应付得来。最让她啼笑皆非的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