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想着,就瞧见旁边坐着个清癯的中年文士,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衣裳,瞧着有点不合身了,明明是挺周正的一张脸,愣是瘦出了点苦相来。
顾闲是瞧不得人这模样的,他见中年文士也领了个粗粮馒头,便凑过去问道:“你也是住这附近的吗?”
这里离皇城近,离灯市也近,称得上是城东最繁华的一片区域了,照理说住在这一带的人不至于落魄到这种程度。
中年文士没想到会有人主动跟自己搭话,摇着头道:“不是,我住在别的坊,听说这里今天有斋饭,我来领一下。”他说得很坦荡,说完还咬了一口手里的粗粮馒头。
顾闲见他如此,便知他不是寻常人物。
他见过的读书人大多都爱面子,若是领斋饭被人撞见了,必然要为自己遮掩一番,说什么“就是路过看到”“想沾沾佛祖福气”,极少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就是专门来领斋饭吃的。
顾闲把最后一口粗粮馒头塞进嘴里,对中年文士说道:“你在这里等会,我去去就回!”
中年文士不明所以,但见顾闲眨眼间已经跑远了,便继续坐在原处吃刚领来的斋饭。
他赴任时妻子没有跟来,自己孑然一身在京师漂泊,多吃一顿少吃一顿都不妨事。
赶巧听说法华寺发斋饭,他便决定过来领个馒头充饥算了,省得再自己开火。
这事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谁来问他都照实说。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顾闲说去去就回,还真是不到一刻钟又跑了回来,手里还拎着两个肉粽。他说道:“这是我自己包的,你拿回去晚上饿了当宵夜吃,或者明天当早饭也可以,但最近天气热了,不能放太久!”
这是他去跟王世贞那边要来的,左右王世贞今天应该吃不下了,不如先给这个初次见面的朋友尝尝鲜。
中年文士没想到顾闲还给自己拿来两粽子,他想了想,收下了这份馈赠,说道:“多谢小友了,我叫李贽,号卓吾,不知小友怎么称呼?”
顾闲:???
你就是传说中的李卓吾?!
据说李贽写了本叫《焚书》的文集,一看这书名就知道里面不是什么符合明朝士大夫喜欢的内容。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他在书里炮轰孔孟,痛批伪道学,尤其反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
万历末年便有人罗列一堆罪状弹劾李贽蛊惑人心、妖言惑众,譬如说李贽居然夸吕不韦智谋过人,李斯很有才学,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卓文君真是太会给自己找对象了,简直是胡说八道!
于是李贽的学说被定为“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以七十四岁高龄被关进锦衣卫诏狱里,最后在狱中自绝而亡。
难得见到个写书把自己写进牢里的厉害人物,顾闲颇觉稀罕,不由多看了李贽好几眼。
眼前的李贽远没有后世记载中那种抨击一切的狂妄,看起来还是挺正常一个人。
就是吧,有点穷。
顾闲大大方方报上姓名:“我姓顾,单名一字闲,还没有取字和别号,你叫我闲哥儿就好。”
李贽不知怎地觉得这名字有点耳熟,却又想不起在哪儿听过。
他也觉得顾闲的脾气挺对自己胃口,朝顾闲报出了自己现在的住址并说道:“往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只管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