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重回灾年给老妈完美童年[七零] > 第 18 章(第2页)

第 18 章(第2页)

人群渐渐散去。方文静站在河岸上,后背的衣裳都被冷汗浸透了,心脏还在狂跳。她第一次感到一种虚脱般的疲惫,却又夹杂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冲破牢笼般的畅快。原来,说出心里话,为别人站出来,是这样的感觉!

这次风波,像一声惊雷,炸响了沉闷的村庄。方文静这个名字,连同她脸上那道疤,不再仅仅是被同情的对象。她成了村里妇女私下议论的焦点。有人佩服她的勇气,说她“真敢说话”;也有人撇嘴,说她“多管闲事”。

但无论如何,一个沉默、自卑的方文静消失了,一个能为村里女人说话的方文静,在泥泞中挺直了脊梁。

几天后,杨立业要走了。临行前那个傍晚,他约方文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见面。夕阳的余晖给一切都镀上了温暖的金边,也柔和了他脸上坚硬的线条。

“文静,”杨立业看着眼前这个眼神坚定却含着羞涩的姑娘,“我明天就走了。海上通讯不便,但我会想办法给你写信。”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崭新的、印着轮船图案的硬壳笔记本,那笔记本的边角还用牛皮纸仔细包着。

“这个给你。”他把本子塞到方文静手里,动作有些笨拙。

“我记得。。。。。。你小时候字就写得好,爱看书。广播里说。。。。。。要恢复考试了?”他目光灼灼地看着她,“别荒废了。有空就看看书,写写字。日子长着呢,谁知道以后会怎样?人活着,总得有点奔头。”

方文静紧紧攥着那带着他体温的笔记本,指尖冰凉,心口却滚烫。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用力点了点头,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最后化作一句带着浓浓鼻音的叮嘱:“你。。。。。。在海上,当心点。保重。”

杨立业看着她泛红的眼眶,嘴角微微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只是深深地看着她,仿佛要把她的样子刻进脑海里。

他低声说:“等我回来。”这四个字,沉甸甸的,像是一个承诺,穿越了童年的时光,落在了此刻。然后,他利落地转身,背影在金色的夕阳下,挺拔如松,渐渐融入暮色。

广播匣子里关于“恢复高考”的消息,终于不再是遥远的传闻,成了切切实实的政策。村里、镇上,但凡念过几年书的年轻人,心都像被点着的干草,呼呼地烧起来。方文静也不例外。

夜深人静,西屋的煤油灯常常亮到很晚。她翻出箱底那些泛黄卷边的课本,手指拂过曾经熟悉的字迹,心尖都在颤。杨立业送的笔记本,被她珍重地用来誊抄重点、演算习题。笔尖在粗糙的纸页上沙沙作响,仿佛在替她诉说着压抑多年的渴望。

颧骨上的疤痕在灯影下明明暗暗,但她的眼神却越来越专注,越来越亮。知识像甘泉,浸润着她干涸的心田,也让她暂时忘却了脸上的烙印。

她变得更加忙碌。除了帮家里干活,除了学习,她也开始主动参与村里的公共事务。谁家婆媳闹矛盾了,她会去耐心听听;谁家孩子该上学了家里不让去,她会去说道说道;扫盲班缺人教,她二话不说顶上去。

她依然话不多,但这份文静里蕴含着一种深沉的力量。她脸上的疤痕依旧醒目,但当她用清晰条理的话语调解纠纷,用耐心细致的讲解教人识字时,那疤痕似乎不再是缺陷,反而成了她经历磨砺、值得信赖的一种奇特见证。

村里人渐渐发现,这个方文静,心里有杆秤,说话在理,办事公道。尤其是那次为张桂兰挺身而出后,村里的妇女们遇到难处,私下里都愿意找她念叨念叨。

老妇女主任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主动提出卸任。在村支部的提议和不少妇女的支持下,方文静被推选为新的村妇女主任。没有锣鼓喧天,没有大红喜报,只有村支书在村部小院里,当着几个村干部的面,郑重地把一个盖着红章的小本本交到她手里。

“文静啊,担子不轻,好好干。”村支书语重心长。

方文静接过那小小的《妇女主任工作证》,手指微微颤抖。她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远处自家低矮的院墙上。她深吸一口气,声音不大,却清晰坚定:“我尽力。”

妇女主任的板凳还没坐热,一个烫手的山芋就砸到了方文静面前。

这天傍晚,天刚擦黑,一个瘦小的身影踉踉跄跄地冲进方家院子,扑通一声就跪在了正在灶房门口淘米的方文静面前,抱住她的腿就嚎啕大哭起来:

“文静姐!救救我!活不下去了!真活不下去了啊!”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