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普通仲春的清晨,长孙青璟趴在花园水池边,静静地观察一只笨拙的水虿摇晃着、颤抖着抓住一根水面上浮动的枯枝,慢慢地攀上最末端,倒挂着蓄力。
她的兄长长孙无忌凑过来,看看妹妹,又看看水池,撇嘴说道:“这只水虿有些蠢,算错了羽化的日子又不肯回水里去,大概活不了了……”
保姆与母亲高氏大概觉得小郎君与小娘子如同乡野孩子般在水边观虫得趣甚为不妥,便准备将二人提回凉亭中。
侧倚在腰舆上的一家之主长孙晟却对两个孩子的失礼举止不以为意,摆摆手令保姆后退,让妻子回到自己身边。
在疾久不瘳、药石罔效的尘秽之晷中,暮年的右骁卫将军也不免生出一颗童真之心。他招呼子女近前,听兄妹两人争论着水虿的生死。面对认死理的儿子无忌,长孙晟以手掌在空中比划模拟着飞翔的蜻蜓,说道:“说不定水虿今日化为蜻蜓,明日便高翔云中。无忌,你可不要小看它。”
“可是它羽化的时机就是不对……”年少的郎君不为父亲的玩笑所动,坚守自己的信念。
“哼,水虿的背已经裂开了一道缝。”长孙青璟不服气地撅嘴,高高扬起的下颌预示着她要与兄长争论到底,“它早晚——它早晚变得与它们一样!”她伸出手指,当空一划,便有几只雄鹰在她头顶振翮而过。
说完这句话,女孩也突然愣怔了一下——父亲也正在凝望这些通灵的生物。
“莫不是来接我回到赵代之地?”长孙晟喃喃自语,又捏了捏幼女被池水沾湿的红润的手指,“今日便不再陪你们玩闹了。”
众人点头。长孙青璟也觉得父亲能够来屋外的时间越来越短了。
这一天的大兴城上空盘桓的苍鹰格外多,它们长鸣,它们翔集,它们蛰伏,它们等待。
这画面清晰得如同萧绎传世的卷轴,在长孙青璟的面前缓缓展开。
大业五年,长孙青璟八岁。
这是她记事以来最忙碌的日子,皇帝亲遣的慰问使节与医官,内史省的起居舍人,同族亲眷,门生故旧接踵而至。她时常只能跽坐在内室的重幔之外,听着病重的父亲喁喁低语。
“远交近攻,离强合弱。望使君传语天子,对待突厥切记恩威并施……当年在边地时与先皇的书信,我已奉敕凭记忆重写了几份。年老力衰,错漏百出,舍人见笑,唯望有助于朝廷和内史省。”
在父亲几声揪心的咳嗽和使者沉重的叹息之后,年幼的长孙青璟敛衽而起,急欲冲进帷幔之中,却被同母兄长长孙无忌拉回茵褥之上。对于生老病死,他们是无力的,似乎除了枯坐别无他法。
数头苍鹰在他们头顶盘旋,留恋而又凄然。蓦地,兄妹俩想起父亲、母亲还有异母兄姊们无数次提及的关于代北的传说——英雄不死,只是暂时化作了雄鹰。
两个孩子就这样愣怔地看着如拭的晴空渐渐地笼上阴霾,长孙青璟甚至看到烦躁的长孙无忌徒手向眼前抓取什么东西。是的,阴暗如笼,如网,如秋日荒原里抟扶摇而上的枯枝败叶。十多岁的男孩总是幻想自己无所不能,能够拨开这些阻挡他的东西,还未来一片清明澄澈。
“都进来吧!”亲自送使者离去后,母亲高氏与伯父长孙炽、异母兄长长孙安业招呼兄妹两人进入内室。长孙青璟的父亲——五十八岁的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正倚在病榻上,精神似乎比之前好了不少。孩子们一时也弄不清大限与回光返照的区别。长孙青璟甚至单纯地觉得这又是一次大惊小怪的“偶感风寒”事件,也许过几日父亲又会精神抖擞地带着全家去终南山打猎、探险、小住。
屋子里充斥着御赐的草药、异域的熏香、厚重的纸墨混合的味道。长孙晟把胸中筹谋的外交方略尽数托付给使臣,直到再也想象不出一贯被他玩于鼓掌之中的突厥会变成什么危险的模样,才安心与使者执手话别。他坚信史册多少会为他留下只言片语。于公也没有什么遗憾了,于私虽不对寿命心存侥幸,但他仍然希望自己能够公正对待在两次婚姻中先后出生的子女。
妻子儿女悉数坐在榻前。长孙晟打破了众人的窘境:“兄长仲光在此,为我的身后事做个见证——你们,都不要任情纵性。”他示意长孙安业向前。安业长跪在榻前。父子一时相顾无言。
于宗祧继承人的角度来讲,命运跟长孙晟开了不止一次玩笑。他与前妻育有三子,长子长孙行布不论待人接物、行军布阵都酷似自己,可惜在汉王杨谅之乱中战死。次子长孙恒安在鹰扬校尉任上也可圈可点,却不幸在与室韦之战中捐躯。三子长孙安业天生一副三寸不烂之舌,简直集纵横捭阖的气魄与钻营奔竞的手段于一体,竟让父亲看不清究竟是福是祸。
弥留之际长孙晟也只得坦诚以告:“有时候,我想求章仇太翼给你看看相,又因他的谶言实在太过灵验,我怕听到难以承受的结果;有时候,我又想效仿贺若敦,找个锥子扎烂你引以为傲的三寸不烂之舌,可对于自己的血脉,也实在下不去手。”长孙安业惊异地看着父亲,不知如何说些宽慰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