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一个女知青到了三点准时回去。
没有昨天的好运气,自然不能天天碰见拖拉机。
坐在牛车上,慢慢悠悠的,牛车一颠簸,人跟着一起晃悠。
女知青是哈市本地人带的行李少,牛车走的快些,没用上两个小时就到了磨山屯。
她叫宋向红,很健谈,热情大方,典型的东北人性格。
和黄嘉亮、李叔都能唠到一起去。
陈晏子平时一般不爱说话。
到了知青点,发现有人已经回来了。
陈晏子也没当回事,昨天晾的被子已经干了,用棍子敲灰,然后收回来,重新把褥子铺到下面那层。
看着差不多到点了,又去大队长家说买木头的事。
黄嘉亮一起跟着去。
陈晏子要做两个柜子,两个木盆,一大一小,大的用来洗衣服,小的用来当脸盆,再做一个板凳。
供销社里搪瓷脸盆还要工业票,她就没买,从苏北带的那个盆用来洗脚。
黄嘉亮不知道自己要用些什么,跟着陈晏子做了一样的。
大队长让她放心,说晚上就让人把木头给她送过去。
陈晏子让他直接送到孙木匠家里。
然后她们又去了孙木匠家把尺寸要求都说好。
看到孙家院子里摆的做好的家具,她心里有数了。
孙木匠手艺很好,院子里的那些做工都很不错,有的还有雕花,看得出来是结婚用的。
她要做的就是最简单的没有雕花,能装东西就行。
晚上回来,女知青都议论田庆花和康盼儿两个人在地里打起来了。
“哼,都是跟刺头学的,她没来之前我们知青点也不打架”越茹顶着红肿的脸不忿道。
陈晏子不理她。
邱海艳作为女知青负责人,帮助两人解决矛盾。
明显两个人谁都不让谁。
“晏子,你要不要和我们搭伙,昨天的事都不算。”
“谢谢,不过不用了,我以后和黄嘉亮一起搭伙吃饭。”
她虽然认为大家昨天玩的还不错,但她更想和大家保持距离。
她不是热络的那种人,更多的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安静的待着。
一个锅里吃饭矛盾不会少,尤其她又挑食,不适合和那么多人一起吃饭。
人和人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对彼此都好,不用太熟,熟了反而被无形中的道德感约束。
“作精儿,事儿精,学人精,她以为她是罗子宜啊,还跟男知青搭伙吃饭。”
越茹被取消女知青负责人的名头后说话更加直接,难听。
陈晏子:“你最好把嘴巴闭上,别把我惹急了。”
她又哼哼两声不甘不愿,然后没有再说什么。
托越茹和宋向红的福,陈晏子知道了罗子宜和男知青谭择益、薛文邦一起搭伙吃饭。
外面宋向红问罗子宜能不能和她们一起搭伙,谭择益“不行”。
宋向红:“那好吧。”
她只能和女知青一起了。
两口锅都占着呢,陈晏子不耐烦听他们吵架,就出去了。